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山海之畔的“阳光经济”


山海之畔的“阳光经济”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一壶热茶,三两好友,远眺邛海,在温暖的阳光沐浴下,哪里还用得着棋牌助兴!入冬不久,成都的李阿姨就相约好友,赶赴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海南街道大石板社区,迫不及待地来一场阳光浴,晒干周身的阴冷湿气。

  西昌是凉山州首府,一座被阳光青睐的高原春城,年均日照时长超过2400个小时,被幽默的四川人戏称为“三亚分亚”。大石板社区就依偎在西昌城郊的泸山脚下、邛海之畔,凭借着AAAA级旅游景区得天独厚的湖光山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不少像李阿姨这样的“候鸟”前来越冬栖息。

  谁能想到,这座古色古香的村子里竟有200多家民宿,近2500间客房,80多家餐厅,一个从阳光经济中生出的康养民宿产业集群已经初具雏形。然而,就在10年前,大石板人却过着守着青山绿水要饭吃的苦日子。

  回望来路,大石板人是如何打通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最近,大石板社区掀起了宣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村民忆苦思甜,通过三组关系的变化勾勒出十年间的发展历程,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人与海

  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口增加,大石板周边群众不断聚集到邛海之滨,各家在空地上建起一座座房屋。大房接小房,小房接窝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密密麻麻的棚户区。大石板社区党委副书记尹俊就是在这片逼仄低矮的棚屋中长大,在这里娶亲成家,在这里迎来了呱呱坠地的新生命。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邛海这座母亲湖却越发憔悴。21世纪初,邛海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围海造田、填海造塘、餐饮住宿等无序发展,导致邛海近2/3的湖滨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滩涂和原生湿地基本消失,水鸟和本土物种减少,邛海湿地生态功能日趋降低。邛海水域面积不断缩减,水质从Ⅱ类降至Ⅲ类及以下,市民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一场邛海生态保护战拉开大幕。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大战中,大石板人结束了“人进海退”的旧路子,转入“人退海进”的新轨道。2013年,400余户村民陆续搬离旧居,为邛海休养生息留出足够空间。

  “你看,环海路的内侧就是以前村民的棚屋。”站在由村集体粮食加工房改造而来的民宿“归心十二间”的天台上,尹俊抬起手臂指向邛海的方向。如今,那里已是一片葱茏。转过身,在一片向阳的缓坡上,一座座二层小楼依山而建,砖红色的屋顶如同南红玛瑙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蔚蓝如镜的邛海相映,构成一幅绝美的湖光村居图。2016年,等待了3年的村民拿到了安置小区的新房钥匙,陆续搬到了这里。

  “物理上,人离海比以前更远了;心理上,人与海却更近了。”尹俊说,眼看着邛海湿地植被越来越丰富,以前没见过的鸟儿越来越多地来到这里安家,湖水变得清亮,村民们越发珍视这失而复得的美丽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刻进了每一个大石板人心中。

  

  村与村

  大石板是个老地名,土生土长的西昌人都知道,但大石板社区却是个新社区。2021年初,原钟楼村、核桃村、民主村合并,几番商议,决定改名为大石板社区。

  虽然3个村地脉相连,但家底却相差很大。山下的钟楼村、核桃村因为地理优势,先发展起来,集体积累资金分别达到400万元和1000万元,而山上的民主村,集体积累资金仅有6.66万元。

  先富带后富,强村带弱村正是四川推动村级建制调整的用意,但各村集体经济实力过于悬殊,如何稳妥推进,让各方都满意是一个棘手的新问题。经过一场场坝坝会商议,“AB股”融合发展的方案最终成形落地。所谓A股,是指合并前各村已产生收益的资产、资金仍由原村自主经营管理,收益由原村成员享有;B股则是指新合并的大石板村股份,收益由大石板村所有成员共享。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湿地 积累 核桃 回归
下一篇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