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经政府部门、协会、商超等多方协同线下线上销售,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暴露出了鲍鱼从养殖户经中间商到餐饮酒店的传统流通渠道过于单一的严重弊端。
在大众消费者眼中,鲍鱼是“贵族菜”,价格不菲,加之鲍鱼烹饪制作繁琐,难以成为家庭消费主力军。“疫情下鲍鱼没有销路,关键是忽略了‘百姓餐桌’这个最大市场。”在鲍鱼行业内摸爬滚打20多年的吴永寿敏锐地找出了问题所在,“能够进入家庭消费的鲍鱼不足10%,在餐饮和家庭两个消费端口上的占比不均衡不合理。同等价位的螃蟹、活虾都是以进入家庭消费为主,而鲍鱼则与之相反。”
“菜市场里买鲍鱼的都是挑选鲜活鲍鱼后用塑料袋兜着就走,很少有人选购冰冻产品。受传统观念影响,消费者普遍认为鲍鱼就是要吃新鲜。”吴永寿认为,这是消费误区,用液氮速冻技术将鲍鱼速冻,不仅营养成分保存更好,而且更容易加工流通。
“普通鲍鱼养殖时间就是两年左右,时间再长不仅不会增加总量,反而容易死亡。为了减少损失只能降价贱卖。”在吴永寿看来,加工不仅能够拓展鲍鱼的销售渠道,也有助于稳定鲍鱼市场价格。加工后的鲍鱼容易储存,价格不好就存着,等到价格好了再卖。“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把鲍鱼行情打至谷底,但也为连江鲍鱼产业升级助推了一把。”
连江县为了支持鲍鱼产业转型发展,扶持思路也发生巨大转变,由原来的重点支持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转为重点支持加工和冷链企业发展,并连续出台《加快鲍鱼产业发展六条措施》等多项政策,涵盖加工、仓储、销售、品牌等多个方面。同时还注册了“松芦湾”区域公用品牌,对标阳澄湖大闸蟹。
“扶持加工企业就是扶持养殖户。”吴永寿看准了产业发展趋势,为了拓展鲍鱼销售渠道,解决养殖户鲍鱼出路,公司当年6月建成5500平方米的鲍鱼加工车间首次投产。经去壳清洗、滚动净洗、饮用水漂烫、浸泡冷却、速冻保质、镀冰速冻……等多个工序加工后,鲍鱼温度降到-30℃,保留了鲍鱼肉的Q弹口感,以净菜方式亮相商超和电商销售平台,产品供不应求。
“鲍鱼就是要锁定百姓餐桌,但渠道可以多样化。”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秘书长朱亚平认为,除了传统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和商超,可以通过电商、直播、上门配送等方式满足中青年消费者需求,还可以开餐饮体验店,通过线下体验,扩大产品销量。
“要真正推动鲍鱼产业发生改变,提高抗风险能力,培养大众消费市场是唯一选择。”吴永寿说,在养殖端,要逐步走向标准化,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多生产平价鲍鱼;在销售端,更要从餐饮业逐步转向家庭的餐桌,抓住这个最大的市场;在加工端,严格按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让鲍鱼产品的质量、口感更适应消费者口味。
大众消费可占五成
家住郑州的张家坤先生因商务活动经常往返于京豫两地。在北京期间没有商务活动时,他更喜欢从美食平台上点一份“鲍鱼捞饭”外卖独享。半小时送餐,加一份饮料也不过50元左右,一整颗鲍鱼扣在裹满鲍汁的捞饭上,被快递小哥连砂锅一起送来。“重要的是好吃又营养。”张先生认为,这种餐饮消费愉悦感堪比高档酒店里三五百元一位的鲍鱼商务套餐。
鲍鱼价格传统上按个头大小计算,以每司马斤(俗称港秤,约合604.8克)所等重量的鲍鱼只数来计算鲍鱼的价格和大小。比如两头鲍就指一司马斤有两只鲍鱼,每只鲍鱼的重量在300多克。“头”数越少,表明鲍鱼个头越大,价格也就越贵。所以有“一口鲍鱼一口金,千金难买两头身”之说,足以说明大个头的鲍鱼数量稀少且昂贵。
在我国古代,鲍鱼是“鲍、参、翅、肚”四大海味之首的名贵食材,加之捕捞非常不易,只有王权显贵和商贾巨富能够享用,普通百姓对之闻所未闻,更不要说品尝。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下,吃鲍鱼已渐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趋势。
张家坤去年回老家农村参加亲戚婚礼时,发现“村宴”上也有了鲍鱼的身影,一份“硬菜”鲍鱼炖鸡端上来瞬间抢光。他不禁感叹,没想到如今农村婚宴也如此高规格。
正如张家坤所说,作为传统高端食材,鲍鱼最大的消费市场在中高端酒店,尤其以婚宴为主,不过价格确实便宜了许多。“十头鲍以前的价格在每斤100元多元,现在只有50-60元。”吴永寿说,生产能力增加、供给量大幅提升之后,鲍鱼消费已经从讲排场、要面子的高端商务宴请逐渐延伸到了大众饮食之中,虽然还没能达到完全大众消费的程度。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2-13/346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