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从养殖到消费看鲍鱼产业之变


  就在吴章瑜组织人员接收南下越冬养殖的鲍鱼忙得不可开交之际,远在1600公里之外的山东省荣成市爱莲湾海域,当地最大的鲍鱼养殖企业寻山集团也在全力组织员工和渔民,把1万多亩养殖海面的鲍鱼养殖笼依次装船运往福建,整个工作要到元旦前结束。

  荣成海域冬季水温会降到1℃左右,这种水温下鲍鱼不仅停止生长,而且死亡率高达30%。运到福建海域后,在温暖的海水养殖五六个月,1到2厘米的鲍苗就能长到3到5厘米,成活率最高可以达到97%以上。“除了部分耐低温的鲍鱼品种,公司大部分养殖鲍鱼都要南下越冬。”寻山集团总经理李晓波说。

  2000年,寻山集团最早利用我国南北方之间的温度差,成功探索出了冬季“北鲍南养”技术,并在福建莆田建立养殖基地。后来,福建的鲍鱼养殖户借鉴寻山集团冬季“北鲍南养”的经验,反季节转场到荣成养殖鲍鱼,避开夏季南方水温高和多台风对鲍鱼的影响。从2004年开始,福建霞浦、莆田、宁德、连江等地的鲍鱼养殖户,陆续与山东荣成的鲍鱼养殖企业开展鲍鱼南北转场、冬夏对调养殖合作。

  2005年中新永丰公司开始了鲍鱼“南北对养”的尝试,他们在广东设立育苗基地,把福建和山东作为养殖基地。“相比传统养殖,‘南北对养’的鲍鱼生长速度快、成活率更高、产量更高、品质口感好。”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鲍鱼分会执行会长、中新永丰公司负责人吴永寿回忆,“虽然鲍鱼南北对养有这么多优势,但当时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解决长途运输费用高和降低死亡率的问题。”

  最初,中新永丰公司采取汽车长途运输,一天一夜运到荣成,但成本和鲍鱼死亡率都比较高。后来他们改用普通渔船,虽然运力增加、成本降低了,但是速度慢、平均死亡率也不小。2016年,公司投资3200万元,配置了两艘设备先进的5000吨级活鲍鱼专业运输船“永丰1号”和“永丰3号”,配置了先进的喷淋式供水系统,可直接引入海水循环,运输途中鲍鱼成活率接近100%。

  “南北对养是鲍鱼养殖业一次创新。别看投入增加了,其实产量更高、效益更好、回报更大!”吴永寿认为,从2012年至2022年的十年间,虽然鲍鱼养殖的人工费和饵料价格在持续上涨,而鲍鱼养殖成本总体变化不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养殖方式创新拓展了养殖空间,提高了成活率。他细算了一笔账,一笼鲍鱼7公斤,南北方往返一趟对比单纯在南方养殖增重3-4公斤,扣除每笼40元的运输成本,以每公斤鲍鱼售价120元计算,一笼鲍鱼可多赚约200元。

  

  大规格品种稀缺

  鲍鱼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中,已发现的约有100余种。我国海域养殖的鲍鱼以皱纹盘鲍为主,原产于黄渤海区、朝鲜半岛沿岸和日本北部海域。

  我国的鲍鱼人工养殖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杂色鲍和皱纹盘鲍人工育苗相继取得成功,同时开展了养殖实验,80年代中期在我国大连开始皱纹盘鲍小规模商业化养殖。

  1985年,作为福州市与日本长崎市结成友好城市的珍贵礼物,长崎盘鲍幼苗漂洋过海来到福州。福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在连江县苔菉镇建立了后湾海珍品基地,开展鲍鱼人工育苗。1990年,福州实现盘鲍人工育苗;次年,我国北方皱纹盘鲍南移养殖成功;1992年,福州利用我国北方皱纹盘鲍与长崎盘鲍杂交育苗,培育出本地新品种——黑鲍。

  连江三面临海,地处台湾海峡南北寒暖流交汇处,海水盐度适中、溶氧量高,海域内岩礁众多、海藻繁茂、海水清澈,为鲍鱼生长提供绝佳环境。然而,连江县刚开始鲍鱼却都是陆地养殖,1993年才创新海上试验,将塑料桶围上渔网,倒扣着吊在海带浮绳上,这也是最初鲍鱼养殖笼的雏形。直到1996年改良为现有的鲍鱼网箱,海上鲍鱼养殖得以大规模铺开。如今连江已成为中国鲍鱼养殖第一大县,年产量稳定在5万吨以上,产值50多亿元,成就了“中国鲍鱼之乡”的美誉。

  良种是养殖业的“芯片”,吴永寿认为,我国鲍鱼养殖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吊笼养殖和南北对养等模式的推广,更离不开品种改良的科技贡献。

  我国虽然是第一产鲍大国,但由于养殖鲍种长期自繁自育导致近交严重,出现了个体小型化、抗逆能力弱、生产性能低等种质退化现象。同时,由于缺乏大规格鲍鱼品种,每年还要从国外购买大规格精品鲍。厦门大学教授柯才焕和其贝类遗传育种科研团队认为,鲍鱼只有培育出高产、抗逆、优质的新品种,才能提升我国鲍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养殖基地 海藻 育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