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农科院:种好“三块田”引领“吨半粮”创建
韩梅梅 宋延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 蒋欣然今年夏天和秋天,经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农业大学组成的专家组实测,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翟家镇政府的1000亩“联建田”,实打小麦亩产839.2公斤、玉米亩产1031.2公斤,均创造了全市小麦、玉米单产最高纪录。全年粮食亩产1870.4公斤,超过“一吨半”,实现粮食高产历史性突破。
这一成果得益于德州市农科院小麦、玉米高产集成技术模式的应用和专家驻点指导。去年以来,德州市农科院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藏粮于技”战略,发挥专家力量和技术优势,在深入农村科技指导的同时,打造自建田、联建田、指导田“三块田”,树立标杆,科技引领,为服务全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9月,山东省德州市率先在全国提出创建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的构想。根据“吨半粮”创建方案,该市将利用5年时间,实现全市120万亩核心区小麦、玉米产量两季合计单产达到1500公斤(小麦亩产650公斤、玉米亩产850公斤)。
今年秋天丰收消息传来,该市120万亩“吨半粮”创建核心区,其中61.8万亩平均亩产1576.3公斤,超过“吨半粮”产能。“吨半粮”创建,首战告捷。
“这其中,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服务保障到位功不可没。”德州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丰勇说。
德州市农科院作为德州市唯一的综合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把服务“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院党委专门抽调业务精、能力强的技术骨干10余人成立了市农科院“吨半粮”高产攻关指挥部,院党委书记李宗新研究员任指挥长。去年秋天,围绕连续阴雨天气影响秋种的实际情况,高产攻关指挥部与市农业农村局共同邀请省级有关专家,召开秋收秋种技术意见指导会。会议提出了“四补一促”晚播小麦技术意见,为今年的小麦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8月,针对玉米面临的高温多雨极端天气,高产攻关指挥部组织专家下沉到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解了农民燃眉之急。
积极打造“三块田”,树立标杆样板,为全市“吨半粮”创建注入科技动能。德州市农科院在武城县、平原县、临邑县、运河经济开发区,建立了4块“自建田”,每处75亩。在自建田里探索形成可复制、易操作的集成技术模式,并召开观摩会向农民推广。在小麦管理上总结和创新了“一壮一控一喷一促”小麦丰产栽培技术,并在全市推广。今年经过实打,“自建田”小麦、玉米亩产分别在700公斤、1000公斤以上,均实现了既定目标。
抓好“联建田”,探索科政联合样板。德州市农科院积极与禹城市农业农村局、翟家镇政府、张华镇政府对接,采取“地方政府+农业科研机构+新型经营主体”的模式,每处建设科政“联建田”1000亩。德州市农科院提出管理措施,地方党委政府抓落实。今年,翟家镇“联建田”创造了小麦、玉米亩产全市最高纪录。
另外,由德州市农科院副院长带队,组织本院小麦、玉米、植保、土肥等领域的11名专家,在11个县市区,每人打造一处“指导田”,指导农民实现“吨半粮”目标。专家们除了现场指导,还借助微信、短视频、技术明白纸等措施,宣传推广高产增效栽培技术。
同时,德州市农科院注重总结参与“吨半粮”创建过程中的经验、做法,集成技术模式并推广。目前,已经会同省农科院、市农技中心等单位共同起草制定“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技术系列标准规范,争取尽快建立可复制、可移植的“吨半粮”技术标准规范。翟家镇为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种粮大户段希林介绍:“德州市农科院专家提供的集成技术模式易操作、实效性强,帮我实现了小麦、玉米亩产全市第一的成绩。”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2-02/34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