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科院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建院以来首创杂交粳稻育种技术、杂交榛子育种技术、高粱A2细胞质不育系;创造东北玉米最高单产记录,育成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粉果番茄品种、北方稻区应用面积最大的耐盐碱水稻品种、我国第一个苹果新品种、我国第一个柞蚕品种、最早开展虾夷扇贝与刺参健康规模化养殖……辽宁省农科院建院以来获得诸多世界、国内首创首例,为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了力量。
目前辽宁省农科院共开展124种动植物育种工作,其中粮油作物16种,园艺作物43种,食用菌13种,中药材7种,畜牧3种,水产15种,林草27种。围绕种业振兴和粮食安全,着力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为打赢种业翻身仗提供根本保障。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开展以黑土地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发展为核心的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辽宁省农科院在全国首创院地科技共建模式以来,打造出阜新农牧融合、抚顺绿色生态、铁岭现代农业示范区、辽阳产业科技小院等典型,探索出一条科技服务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新路径,树立了全国科技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
科技共建成果落地,一批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开花结果
1982年,辽宁省农科院与阜新市首创院地科技共建合作模式,向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选派了全国第一位科技副县长。现在与辽宁省内10个市开展科技共建,选派37名科技副职,组建45个专家服务团队,持续开展科技服务。
“省农科院为我们家庭农场提供科技服务,帮助庆年家庭农场制订了发展规划,为建设精品果园、设施蔬菜、水稻开发、畜牧养殖提供了技术服务,带动了周边农民脱贫致富。”阜蒙县庆年家庭农场主张庆年告诉记者。
阜新市与辽宁省农科院开展院地共建以来,通过实施“七五二○”(“七五”期间粮食产量达到20亿斤)“八五二五”“一二三五八”等工程,阜新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全国花生重要产区,花生种植面积为全省之首。“十三五”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19年达到55.5亿斤,是市院共建前最高年产量14亿斤的近4倍;肉羊饲养量跃居全省第一位;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成为全省的样板。
阜新市市长周鹏举表示,“十四五”期间科技共建将围绕乡村振兴规划与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合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科技化、绿色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不断加快阜新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阜新农业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农科院与抚顺市开展科技共建,先后选派96名科技骨干组建了食用菌、中药材、特色蔬菜、特色花卉等8个专家服务团,建设农业产业示范基地115个,实现了番茄“辽粉185”、玉米“辽单577”、中药材标准化(GAP)种植技术等一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集成化转化。
辽宁省农科院还加强科企合作,推进科技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能力。如扶持锦州乃霖万和实业有限公司,帮助公司解决在良种选育、池塘养殖、科研开发等方面的难题,如今公司已成为刺参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企业。
“要不是海科院(辽宁省农科院所属的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的鼎力支持,帮我们解决从育苗到养殖中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发展也不会这么快。”乃霖万和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景航说。乃霖万和实业有限公司与海科院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带动周边刺参养殖户走生态健康养殖之路,助力区域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海科院院长周遵春说:“我们在乃霖万和开展海参品质、生长、抗逆等优良目标性状筛选,培育的新品种优先在公司转化。我们合作建立海水生态健康养殖示范池塘,制定科学生态健康养殖方案,使养殖工作向标准化方向发展,开展刺参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示范和推广。”
辽宁省农科院组织开展“专家进企业”“百名专家入百社”服务行动,为海城三星、铁岭依农、抚顺富春等80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扶持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为提升全省农业企业竞争力、带动全省农业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辽宁省农科院创新“科技+”科技扶贫模式,创建的“科技扶贫辽宁兴城经验”入选原国务院扶贫办的全国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在对口帮扶地区建立一批产业扶贫示范样板,培育出义县果树、阜蒙肉羊和高油酸花生、建昌杂粮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1-28/34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