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看第一生产力如何发力

零零社区网友  2022-11-28  互联网

看第一生产力如何发力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纪实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

  2020年10月16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荣膺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这是全国为数不多获此殊荣的农业科研单位,也将它载入全国脱贫攻坚战的史册。

  辽宁省农科院每年有600多名专家长期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十三五”以来,建立科技示范区、示范基地、特色乡村等1086个,示范推广新品种739个、关键技术956项次,累计推广2亿亩,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真正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为辽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多次强调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辽宁省农科院党组书记、院长隋国民说,全院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国之大者”,瞄准辽宁省农业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持续集聚科技力量在种业创新及生态治理、黑土地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取得一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并加快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中展现省农科院作为,为辽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根基作出辽宁贡献。

    辽宁省农科院牵头组建“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联盟”,构建辽宁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合作新模式,努力构建全省“一盘棋”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

  创建“1+N”农业科技联盟,一批紧盯主业的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今年9月末,农业农村部发布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辽宁省农科院主持完成的5项成果获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其中由辽宁省农科院水稻所牵头、丹东市农科院和铁岭市农科院参与完成的“广谱抗稻瘟病粳稻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成果获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

  “我们原来只能进行常规育种,与省农科院水稻所合作后,共同选育了几个品种,并通过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沈阳综合试验站和铁岭综合试验站在沈阳、铁岭等稻区进行大面积示范和推广应用。”铁岭市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崔月峰说。

  作为辽宁省唯一的省级综合型农业科研单位,辽宁省农科院充分发挥省级农科院的人才、技术优势,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统筹谋划辽宁省农业科技事业,科学规划,主动作为,积极组织全省各市农科院(所)开展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工作,努力构建全省“一盘棋”的农业科技工作新格局。

  辽宁省农科院发挥省级农科院排头兵带动作用,创建“1+N”辽宁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合作新模式。

  2022年3月,由省农科院牵头与8家市农科院(所)共同发起组建“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联盟”。目前已完成联盟倡议书、章程、协议书等制定工作,将于近期召开联盟成立大会。

  2022年,辽宁省农科院组织院属研究机构与各市农业科研院所在种质资源、生物育种、成果报奖以及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落实了15个合作项目,投入资金380多万元,共建示范基地23个、示范点30个,开展科技服务100多次;共同申报并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等科技奖励4项,申请专利权2项;各市农业科研院所共有7种作物108份品种资源陆续入辽宁省农科院种质资源库保存,共同鉴定资源2000余份,组配新组合300余份,育成新品种1个。

  此前在2020年,辽宁省农科院加入科技部农村技术开发中心“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成为全国第一批加入该体系的农业科研单位。在体系框架内,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中国林科院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中科农业(昌图)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与相关单位分别组建了中科农业产业联盟、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产学研联盟等,重点围绕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机具创新研发等开展协同攻关。

  辽宁省农科院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建院以来首创杂交粳稻育种技术、杂交榛子育种技术、高粱A2细胞质不育系;创造东北玉米最高单产记录,育成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粉果番茄品种、北方稻区应用面积最大的耐盐碱水稻品种、我国第一个苹果新品种、我国第一个柞蚕品种、最早开展虾夷扇贝与刺参健康规模化养殖……辽宁省农科院建院以来获得诸多世界、国内首创首例,为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了力量。

  目前辽宁省农科院共开展124种动植物育种工作,其中粮油作物16种,园艺作物43种,食用菌13种,中药材7种,畜牧3种,水产15种,林草27种。围绕种业振兴和粮食安全,着力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为打赢种业翻身仗提供根本保障。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开展以黑土地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发展为核心的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辽宁省农科院在全国首创院地科技共建模式以来,打造出阜新农牧融合、抚顺绿色生态、铁岭现代农业示范区、辽阳产业科技小院等典型,探索出一条科技服务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新路径,树立了全国科技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

  科技共建成果落地,一批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开花结果

  1982年,辽宁省农科院与阜新市首创院地科技共建合作模式,向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选派了全国第一位科技副县长。现在与辽宁省内10个市开展科技共建,选派37名科技副职,组建45个专家服务团队,持续开展科技服务。

  “省农科院为我们家庭农场提供科技服务,帮助庆年家庭农场制订了发展规划,为建设精品果园、设施蔬菜、水稻开发、畜牧养殖提供了技术服务,带动了周边农民脱贫致富。”阜蒙县庆年家庭农场主张庆年告诉记者。

  阜新市与辽宁省农科院开展院地共建以来,通过实施“七五二○”(“七五”期间粮食产量达到20亿斤)“八五二五”“一二三五八”等工程,阜新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全国花生重要产区,花生种植面积为全省之首。“十三五”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19年达到55.5亿斤,是市院共建前最高年产量14亿斤的近4倍;肉羊饲养量跃居全省第一位;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成为全省的样板。

  阜新市市长周鹏举表示,“十四五”期间科技共建将围绕乡村振兴规划与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合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科技化、绿色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不断加快阜新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阜新农业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农科院与抚顺市开展科技共建,先后选派96名科技骨干组建了食用菌、中药材、特色蔬菜、特色花卉等8个专家服务团,建设农业产业示范基地115个,实现了番茄“辽粉185”、玉米“辽单577”、中药材标准化(GAP)种植技术等一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集成化转化。

  辽宁省农科院还加强科企合作,推进科技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能力。如扶持锦州乃霖万和实业有限公司,帮助公司解决在良种选育、池塘养殖、科研开发等方面的难题,如今公司已成为刺参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企业。

  “要不是海科院(辽宁省农科院所属的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的鼎力支持,帮我们解决从育苗到养殖中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发展也不会这么快。”乃霖万和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景航说。乃霖万和实业有限公司与海科院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带动周边刺参养殖户走生态健康养殖之路,助力区域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海科院院长周遵春说:“我们在乃霖万和开展海参品质、生长、抗逆等优良目标性状筛选,培育的新品种优先在公司转化。我们合作建立海水生态健康养殖示范池塘,制定科学生态健康养殖方案,使养殖工作向标准化方向发展,开展刺参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示范和推广。”

  辽宁省农科院组织开展“专家进企业”“百名专家入百社”服务行动,为海城三星、铁岭依农、抚顺富春等80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扶持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为提升全省农业企业竞争力、带动全省农业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辽宁省农科院创新“科技+”科技扶贫模式,创建的“科技扶贫辽宁兴城经验”入选原国务院扶贫办的全国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在对口帮扶地区建立一批产业扶贫示范样板,培育出义县果树、阜蒙肉羊和高油酸花生、建昌杂粮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

  科技帮扶成效显著,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2年8月20日,葫芦岛市兴城市药王乡药王村李子种植户杜丙艳一家给辽宁省农科院寄来感谢信,感谢院领导和院驻兴城科技帮扶团队对全家的帮助,家里的百亩山坡梯田从一片黄土变成了丰收的果园,使全家过上好日子。

  辽宁省农科院围绕兴城市贫困区域农业产业技术需求,在兴城市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带动广大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并探索精准扶贫的产业新模式。把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就业相结合,把脱贫与致富相结合,创造新的增收点,增强“造血”能力,从根本上实现贫困户扩大就业,持续增收。

  绥中县塔山镇桂华家庭农场今年在辽宁省农科院专家的支持下,有3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进行了国家品种登记。辽宁省农科院与绥中县的科技共建团队为塔山镇东白村的树民农机合作社提供“阜花17”高油酸花生原种种子360斤,进行鲜食花生尝试,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绥中鲜食花生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辽宁省农科院与绥中县科技共建首席专家、绥中县挂职副县长何明向记者介绍,省农科院2021年在绥中建设了16个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引进示范优新品种41个,示范推广新技术31项。重点帮扶10个企业和合作社,推广“政府+企业+科技+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和发展模式。

  今年秋天在光伏板下种的大豆喜获丰收,阜新彰武县后新秋镇烧锅村党支部书记许延春心里乐开了花,“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今年在光伏农业试验区种植了200多亩的大豆,真是一举四得,在不影响光伏发电的情况下,大豆收获后根部留在地里起到防沙固土的作用,还能实现粮食稳产增产保证粮食安全,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

  辽宁省农科院在对口帮扶的彰武县建设了章古台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引领了彰武县草原生态恢复和全市生态农业发展。

  2022年6月8日至9日,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清来到彰武,检查“一法一条例”执行落实情况,并就彰武治沙造林取得的成就、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工作进行调研。期间他专程参观了辽宁省农科院沙地所的展厅,详细了解几十年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成就,听取了“大漠风流”精神的形成、传承和发展历程的汇报,并就相关工作提出要求。

  为落实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到彰武县调研生态建设时提出的要求,今年6月29日,辽宁省农科院与彰武县人民政府签署“彰武治沙暨‘生态+’科技共建”协议。辽宁省农科院继续针对彰武县生态治理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加强科技投入,进一步推动彰武县治沙暨“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为区域生态安全和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十四五”以来,辽宁省农科院持续开展科技帮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发展,努力让越来越多的致富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在辽沈农村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辽宁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1-28/34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