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催生乡村振兴之花
——山东阳谷县加快构建红色文旅发展新格局
李昕 李媛“这个周末,我和家人游览了坡里暴动旧址、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鲁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近日,回味不已的市民朱建国说,“阳谷是坚定红色信仰的一方土地,每次踏足,破空而来的总有历史的回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山东省阳谷县深入挖掘红色文旅资源,积极构建红色文旅新格局,将红色资源融入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优势正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红色文旅资源的积淀与挖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续航赋能。
红色基因滋养乡村文化
走进寿张镇沙河崖村,一条南北街道穿过村庄,路边一座历经沧桑而保存完整的青砖院落,正是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它与扩建的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馆、渡河广场,共同组成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纪念当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那段气势恢宏、彪炳史册的光辉历史。
阳谷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基因在此熠熠生辉。近年来,阳谷县文化和旅游局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开展对革命文物的挖掘保护、建设提升,推送了十余处具有较高价值的红色革命旧址,申报省、市革命文物名录。
“扩建的纪念园,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参观完后,深感震撼。”近日,来自济南的自驾车友黄立感叹道。黄立感慨的背后,是阳谷县积极挖掘红色基因,滋养县域文化特别是广大乡村文化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阳谷依托红色革命旧址、原址,重点打造了3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已扩建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是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在中共九都杨支部原址,建设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九都杨鲁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成为鲁西弘扬革命传统、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基地;依托革命历史,建设坡里暴动教育基地,已对外开放。
阳谷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訾士勇说:“通过对红色革命旧址的不断打造提升,逐步形成红色文化集群效应,构建辐射广大农村的县域红色文化品牌。”
红色文化引领文明新风
走进郭屯镇九都杨村,笔直的公路、干净的街道、红色的标语,一切都营造着肃穆庄严的氛围。从2020年11月开始,阳谷县陆续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鲁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去年6月30日,正式开馆,丰富了聊城“平原红色文化长廊”的内涵。
这是一种不忘初心下的心心呼应!
“纪念馆的建成,成为村民引以为傲的大事,本村及周围村镇的党员可以在‘家门口’接受红色教育,这也成为村‘两委’班子的精神食粮,进一步激发出党员为老百姓办实事、致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九都杨村党支部书记杨福文说,“开馆不到1年,已经有5万余人在这里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在挖掘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阳谷县不忘追溯红色资源背后的感人故事,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调动起广大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一座红色教育基地的拔地而起,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精神高度,还让昔日脏乱差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为活力秀美的红色旅游村。
走在定水镇坡里村,佳木林立,花草长满公路两旁。一排排房屋披着深棕色“外衣”,与蔚蓝天空交相辉映。
“以前这里是个大坑,充满垃圾、污水,臭气熏天,村民都绕着走。”76岁的坡里村村民丁士栋站在坡里暴动教育基地前的广场上说,“现在大坑成了文体广场,我们经常在这里健身。”
訾士勇表示,随着一座座红色教育基地的建成,村风民风也不一样了,村民素质提升了。以前,简单的一个项目都很难在村里推进,现在,村里同时进行多个项目,村民都积极配合。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1-08/340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