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多举措增进亿万农民福祉


多举措增进亿万农民福祉

——九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接连用四句重若千钧的话,从认识论高度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极端重要性重锤响鼓,紧接着用整个章节的篇幅深入阐释了实现路径和具体举措,为加快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方法论遵循。我们必须时刻秉持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用心用情用力加以贯彻落实,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强化和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后一个时期,对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愿景目标、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标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迭代升级,仍需在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民生需求上下功夫、出实招,尤其要在补齐民生的城乡差距上继续发力。当前,还有不少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民生活水平还不高,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十分强烈和急迫。可以说,当前,实现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以民忧为己忧,以民难为己难”,增进亿万农民福祉,必须从认识上紧紧抓住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对于农民群众来说,城乡差距的缩小,感受最多、体会最切的不是GDP的数字差距,而是吃穿住行、教育水平、医疗条件、养老保障等民生福祉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工作稳不稳定,收入够不够花,小孩有没有学上,老人靠什么养老,村里有没有地方看病……所谓急难愁盼正在于此。增进亿万农民福祉,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切实加大力度,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幅度提升公共服务的投放能力,逐步实现城乡均等化,把这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小事儿”,一件一件办好办到位办到群众满意。

  “安居乐业,民生之本”,增进亿万农民福祉,必须从方法上注重在农业农村的全面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统筹城乡就业政策,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激发农村内生活力和动力上,建立各具特色、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和农民稳定增收机制,将乡村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创造更多岗位、带动更多农民致富。同时,进一步挖掘县域生活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通过强化农民的技能培训,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多途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促进农业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增收渠道,实现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让乡村真正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共同富裕,重在共同,难在共同”,增进亿万农民福祉,必须从实践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特别重视让小农户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持续增收。要加大再分配调节的力度和精准性,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综合运用税收政策、财政补贴、金融政策等加强对三农的支持保护,促进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鼓励先富裕起来的企业和人群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持续推进“万企兴万村”活动,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参与农村社会事业,支持和帮助后富者改善生活、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强化 农村社会事业 技能培训
上一篇 : 江南有嘉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