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 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刘旭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如今,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请工难、用工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破解难题?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子镇创新探索利益联结机制,顺应供销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的基层供销社改革,盘活闲置资源开展农机化补短板行动,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域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助推资源利用、资产盘活、粮食生产和集体经济增收,实现多方受益、多元共赢。
盘活资产 壮大集体经济
在中子镇“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宽阔的院坝里,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农机,有玉米播种机、育秧机、旋耕机等各类设备。一旁的农资仓库里,堆满了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果蔬烘干、粮食烘干等成套设备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建立,是中子镇主动顺应供销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的基层供销社改革的成果。通过将供销社与村集体经济挂钩,不仅实现了供销社闲置资产的全面盘活利用,还有力推动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避免了资产折旧贬值,健全了“农资+农机+农技”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供销社单一的农资销售业务。
中子镇副镇长刘坤荣介绍,目前,“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有标准化农机库棚400余平方米、仓储800余平方米、维修车间100余平方米,有液压翻转犁、久保田育秧流水线等各类农机具100台(套),可面向周边乡镇提供农资销售、农机作业、土地托管、供销合作、农膜回收等一站式农业生产服务。
据悉,该中心自今年3月运营以来,创收近3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和人工工资,已为村集体创收近2万元,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5万元以上。
代耕代种 “撂荒地”成“丰收田”
每年6月初,中子镇柏树村的群众赶到山坡上,好奇地看水稻插秧机耕作的场景:插秧机在连片平坦的田地间来回穿梭,不一会儿,秧苗已经被整齐划一地插到田间……
让大家想不到的是,这一片宽阔的水田,原来还有一些撂荒地。“村里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加上耕种条件不便,土地大多抛荒。”刘坤荣介绍,为此,中子镇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土地托管和免费为无劳动力困难对象耕作,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无人耕种和撂荒问题。目前,中心已免费为无劳动力脱贫户、低保户、特困对象耕种土地30余亩,带动中子镇整治复耕撂荒地600余亩,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000亩,插播水稻3000余亩,极大盘活了全镇撂荒地,大春粮油实现扩面稳产,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有了代耕代种,老百姓种地更安逸了。”中子镇高车村村民郭登奎家里有5亩田地,由于常年在外务工,土地撂荒已长满杂草。今年,他将土地转交给农事服务中心代耕代种。“以前种玉米,一亩成本在800多元,现在交给农事服务中心,每亩种植成本仅400多元,以现在的市场价格,扣除成本后,每亩还能挣近1000元呢。”郭登奎心里有本账。
“六订”“六统”打通全链条服务
“太方便了!从买种子到粮食收割、烘干入仓,都是一站式服务,老百姓种地全程无忧。”“只要涉及农事服务的,这里都有。”……在中子镇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农资销售处,几名群众一边购买农药,一边称赞农事服务中心带来的好处。
近年来,中子镇创新“六订”服务模式,即“订购”直销农资农药、“订单”开展农机作业、“定向”服务农业农村、“定点”回收废弃农膜,“定价”低于行业均价,“定人”免费服务特困群体,通过“六订”模式,提供全链条、一站式综合农事服务。
同时,实行“六统”服务模式,即通过统一培训、统一作业、统一采购、统一育苗、统一调配、统一维修方式,为周边区域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并通过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购、代销等方式提供社会化服务,实现合作社、农户和企业共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1-01/339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