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四链”融通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四链”融通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华中农业大学产教融合推动工作创新发展观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何红卫 乐明凯

  “重大领域‘卡脖子’技术怎么破题?”“中国的‘肉盘子’端不端得稳?”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伊始,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大陈焕春教授在“开学第一课”上,面向该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2022级新生抛出了这些问题。由“大先生”“好老师”为新生上第一堂课,既是华中农大入学的教育传统,也是动科动医学院基于“科教融合、产教融通”育人理念,培养新时代卓越农牧人才的有益探索。

  猪粮安天下,种猪是生猪产业的“芯片”。多年来,陈焕春等带领的学术团队围绕生猪健康养殖关键问题开展协同攻关,曾经开创了华中农大“一头猪”和“一支苗”的标志性成果。近年来,华中农大始终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服务生猪全产业链,构建支撑生猪种业重大需求的创新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通。

  

  联合攻关——

  

  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

  “作为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员,我们要努力思考、找准专业领域的关键需求和核心问题,特别是行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取得原创性的创新成果。”华中农大动科动医学院院长赵书红说。

  赵书红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创建了猪整合组学基因挖掘技术体系,构建了全球首个基于猪基因编辑技术的高通量功能基因筛选平台,先后主持完成“863”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不仅是赵书红,在华中农大动科动医学院,师生们始终牢记“创新育种技术,推动种业进步”的使命,攻坚克难、集智攻关,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苗义良教授团队揭示了调控猪早期胚胎发育新机制;钱平教授团队在塞内卡谷病毒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十二五”以来,该学院获得各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励50余项,授权专利302件,获批新兽药注册证书15项,制定国家标准36项。

  华中农大党委书记高翅表示,学校矢志在动物育种与健康养殖方面领跑,围绕重大前沿科学难题,坚持资源跟着创新走,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争取为有效提升国内畜禽健康养殖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梯队建设——

  

  齐聚八方人才于一堂

  相一良马,则万马奔腾;用一贤才,则群贤毕至。以陈焕春为代表,华中农大凝聚了一批优秀的中坚力量和学术“大咖”。“他早上总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做功课’,与团队成员讨论实验环节或者实验路线,一个个数据讨论、一字字推敲琢磨,直到筛选出效果最好的疫苗菌株。”团队成员这样描述陈焕春的勤勉与严谨。

  凝练不同科研方向、重视形成人才梯队、把年轻人往前推,是这个团队一以贯之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一代代年轻人不断进步,前赴后继,老、中、青三股力量聚合起来,形成了一条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强链”。

  在华中农大一系列跟人才有关的制度当中,有一条“青年创新人才培植计划”值得关注,它以培养优秀拔尖人才为目标,择优遴选35岁以下非博导、非教授青年教师指导博士研究生,打破传统模式,让青年教授引领博士、博士成就青年教师,形成新型“学术共同体”,让“不拘一格降人才”成为可能,让他们在“人才强链”中发挥重要作用。

  

  多方协同——

  

  涵育“三创”型农业英才

  如何将一流的学科、专业与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牧”的一流人才?

  华中农大始终秉持“培养能创造、能创新、能创业的‘三创’型农业复合人才”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关注、全方位协同的“三全”育人格局,积极推行校企联合、科教融合、师生契合、知行合一的培养模式,育人成果颇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筛选 良马 病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