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部真实记载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的倾心之作


  三是注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本功,是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唯一途径。文集中《从农业大省看农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一文就是农村调查研究的经典之作。90年代初,作者带队赴安徽农村蹲点调查3个月,从中央政策不落实的原因入手,详尽刻画了财政、银行、粮食企业的内在矛盾及整体上对农业大省不利的政策环境,揭示了对农民“打白条”屡禁不绝、“两金”发放不落实、收购资金筹集难、减轻农民负担“按下葫芦浮起瓢”背后的原因,提出了尽快建立粮食风险基金、设立政策性银行、推进粮食系统改革和农业税费改革等建议,引起中央的重视。这篇3万字的调查报告曾作为范本推介给原农业部系统,对提升我们的调查研究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又如,《延安“四荒地”拍卖的启示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分析了荒山到户“分”与“卖”的区别,《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有关问题的报告》率先提出了投入方式和组织形式转型的对策建议,《关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调整问题的调研报告》和《下决心解决华侨农场的困难和历史遗留问题》呼吁推出水库移民和华侨农场新政,以及对云南、贵州、新疆、湖南、吉林等地扶贫攻坚的调研报告真实反映了农村基层的情况和农民群众的呼声,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的产物,也反映了作者的务实作风和深厚的调查研究功力。

  四是理论联系实际。中国地域之大,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研究中国农村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但又不能紧紧局限于一时一地,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努力去把握三农发展的一般规律,甚至有时要跳出三农看三农。作者曾经讲到,研究好三农问题要具备实感、宏观图像、恰当的分析工具三个要素,实感来自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和不断积累,宏观图像是指一个现象的分布及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工具则是解决逻辑构造的关键。作者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去身体力行的。比如,作者对林业、草原家庭承包的调查,并没有简单照搬农业家庭承包的一般做法,而是从行业特点出发,指出林业、草原家庭承包必须具有自身的特点。又比如,作者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分析,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刻画了这一群体的社会特征,揭示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层性和分割性,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作者对一般规律的探索,更集中体现在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研究上,他在《小农生产与中国农业现代化》一文中刻画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在《新时期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中又指出,继解决粮食绝对短缺和初步构建了工业反哺农业机制后,因竞争力下降而导致的食物自给率下降,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业面临的真正挑战,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统揽全书,作者对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把握,从问题分析到引出判断的逻辑力量,娓娓道来的文风,以及字里行间体现出的作者对党的三农事业的深切情怀,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写到这里,2022年如期而至。中国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三农事业任重道远。相信作者的思想车轮会继续滚滚向前,我期待着继续读到作者的新作,更期望更多的年轻人投入中国伟大的三农事业,我想,这也是作者的初衷和期望。

  (作者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试验区 林业 农业现代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