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羊产业链撑起百姓富足一片天


陕西榆林市横山区

羊产业链撑起百姓富足一片天

边瑞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肖力伟

  

  

  羊产业链撑起百姓富足一片天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实施舍饲养羊模式,优化了羊品质,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收入。 肖力伟 摄

  走进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马家梁村,横山区羊文化展览馆、陕北白绒山羊科学养殖示范基地与一排排别墅映入眼帘。而在陕北白绒山羊科学养殖示范园内,可以看到养殖区、饲料加工区、省级科技示范专家大院、综合服务区等一应俱全……

  

  源于塞上千年古牧场

  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过渡地带的横山,无定河蜿蜒穿行、奔流而过,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积淀了尤为深厚的羊文化底蕴。千百年来,横山的羊文化口口相传、绵延不绝。勤劳、聪慧、睿智的横山人不断丰富羊文化绚丽多彩的内涵。直到今天,“羊的基因”几乎渗透横山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横山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意象。

  横山吃羊肉的历史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在古代,流传着很多关于吃羊肉的传奇往事。先秦时期,羊肉是一种只有贵族们才能享受到的美味,一般老百姓饭桌上很难见到,宋朝的皇家规定:“饮食不要太多山珍海味,御膳房只用羊肉就够了。”而宋朝的大名士苏轼和羊肉缘分也颇深,对做羊肉技艺情有独钟。在清朝,羊肉的吃法被发挥到了极致,最著名的当属清朝宫廷的108道羊肉大宴。

  横山,就是羊文化积淀较为深厚的一个地方。横山多畜宜稼,水草丰茂,牛羊塞道,曾经是汉武帝屯兵蓄锐的牧马场,留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记载和《五哥牧羊》的传说。旧时,横山人“裛其皮、食其肉。”每逢佳节,都要以羊肉为主食,谚语至今流传:“六月六,新麦子馍馍熬羊肉。”“九月九,家家有,荞面饹饦羊腥汤。”冬至时,家家要熬羊骨架,吃羊头,又叫“熬冬”。腊月腊八吃焖饭,也叫羊肉饤饤饭。每到春节,大摆羊宴,吃至元宵。“食惟羊肉”,是这里人们的饮食风俗。

  

  因地制宜发展羊产业

  2012年横山区将白绒山羊产业列为横山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种草、标准养殖、良种选育、品牌推广、转型升级,使白绒山羊产业走出一条科学、生态、健康的发展路径。该区已成为非牧业区养羊大县,全国白绒山羊养殖第一大县,陕北白绒山羊良种繁育核心区。

  1999年之前,传统的放牧养羊方式造成草场“三化”严重,严重制约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1999年为响应全国封山禁牧建设秀美山川号召,实行封山禁牧,给传统养殖方式带来巨大挑战,当年羊存栏规模下降近40%。祖祖辈辈经营的传统优势产业面临消亡的危险。

  横山地方党委、政府积极主动应对生态保护与羊产业发展矛盾,强力支持广大养殖户加快转变养殖方式,提升饲养管理技术,从曹阳湾、杜羊圈等村率先开始倡导并组织实施“封山(沙)育林种草、舍饲养羊”模式,并积极在全区推广,不到3年时间全区实现了山羊养殖方式从放牧到舍饲的过渡。

  退耕还林还草,极大丰富了饲草资源,羊养殖规模逐年增长。如今,横山区沟坡植被茂盛,标准圈舍中山羊成群,群众尝到禁牧甜头,养羊积极性大增,既实现了造林种草治沙的目标,又实现羊养殖量增长,取得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近年来,横山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羊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推进“四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采取更加有力举措推进陕北白绒山羊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区羊饲养量260.31万只,羊肉产量2万多吨,实现羊产业产值13.6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78.3%,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40%,全区养羊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养羊户人均收入的70%来自羊产业,以陕北白绒山羊为主的羊产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增长、农业增效、农民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羊肉 主导产业 山羊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