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粥一饭话变迁


  历史的巧合,往往随着时间推移,愈显意义重大。没多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开始探索前行的方向,小岗也成为推动改革的一个缩影。

  分田到户的第一年,严金昌家的生活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自家30多亩地里种上水稻、花生、红薯等,细心管护加上当年风调雨顺,取得了大丰收。

  不只严金昌家,小岗村的丰收成绩单同样亮眼:1979年,小岗村全村粮食总产量达13.3万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油料(主要是花生)总产量3.5万斤,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

  “以前饿怕了,那时都不舍得卖,家家户户粮食多得放不下,从屋里一直堆到外面。”严金昌比划着,“感觉干一年能吃上好几年。”

  来年的春节团圆饭,严金昌觉得“最丰盛、最高兴,因为未来有了希望”。主食米面管饱管够,鸡鸭猪肉样样都有,青菜来自家里的小菜园,煎炒烹炸、荤素搭配,大人孩子都吃得尽兴。

  1980年,萌芽于小岗村“大包干”模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全国推广,亿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随之被激发。到1984年,全国569万个生产队中99%以上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突破8000亿斤,人均粮食拥有量达800斤。就在这一年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上,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中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也成为从饥饿跨越到温饱的一道分水岭。

  咸菜配米饭,解决一顿饭。尽管只是“种什么吃什么、有什么吃什么”,但在多数农村人的记忆中,吃饱饭已经是一件幸福的事。而左手端碗,右手拿筷,走着吃着,与乡里乡邻顺便叙叙家常,走家串户热乎邻里感情,更加催化了这种幸福。

  等到了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风起云涌,国家放开粮食购销,农民卖粮有了更多收入。“想吃什么买什么”,逐渐消解了种与吃的空间时间限制。

  在农村,鱼和肉自不用讲,蔬菜的品种也丰富起来,本地菜外地菜一齐涌上餐桌,以往舍不得吃的鸡蛋和牛奶,可以在附近的农贸市场轻松买到。

  但严金昌遇到了一些麻烦。粮食产量节节升高,粮食价格却在下降,卖粮变得越来越难。“有时候排队卖粮要等好几天,还卖不上合适的价钱。”

  卖粮收入减少,直接造成了食物消费购买力的下降。在物质不断丰富的上世纪90年代,像严金昌这样最早分田单干的家庭,想吃得好一些,偶尔也会觉得捉襟见肘。

  这也是无数个像小岗村一样以种粮为主的村庄面临的现实尴尬——“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由于错过了发展乡镇企业的时机,“改革开放第一村”也落伍了。

  

  打捞一碗乡愁味道

  2000年,新世纪的第一年,人们对一个愈发现代化的中国有了更多想象。1月16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〇〇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一条重要路径——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结构调整,是中央释放的关键信号。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粮食和其它主要农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进入小康。新起点上,农业农村这条大船向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有活力进发,需要调帆转向。

  这一转变,体现在“餐桌经济”上,是由饱向好的飞跃,是由量到质的蜕变。在农村,农民对粮食、蔬菜的需求接近饱和,消费更多转向农副食品、加工食品等,点心蛋糕、罐头饮料、熟食卤味都成了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

  这些美味,多数由严家五儿子严德双带回来。改革开放后,跟随农民进城务工大潮,严德双1995年就去东莞打工。离开偏安一隅的乡村,适应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饮食口味也发生改变。

  “蔬菜水果、加工熟食、小吃零食都直接从市场买来,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跟城市差不多,也带动着我们改变。”融入城市,再把城市的饮食元素带回乡村,这看似不经意间的交融,却让严家以往单调的餐食变得丰富多样了起来。

  相应的,食物不再靠自给自足,农民与土地的联结也变得松快。始终在发展路上兜兜转转的小岗村,开始盘活土地资源,从结构调整中寻找突破。

  2006年,时任小岗村第一书记的沈浩开会动员村民流转一部分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为招商引资办工业、开发旅游业创造“地盘”。他告诉大家,只有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红薯 土地 粮食 生姜
上一篇 : 数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