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国运昌隆,最该谢农民


  给一块土地,捧出的是谷满稻香,心中不慌;

  给一条出路,换回的是高楼林立,城市繁荣;

  给一个机会,带来的是中国制造,世界工厂;

  …………

  这,就是中国农民。70年的时光里,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道,筑就的是新中国“换了人间”的伟大奇迹。

  70年来,农民的贡献,感天动地;农民的创造,惊天动地;农民的奋斗,顶天立地;农民的命运,翻天覆地。

  

  (一)

  新的时间开始了。

  1949年10月1日,北京。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天,历史定格下这样的画面:开国大典上,25岁的河南郏县曹家庄农民曹铁,登上天安门城楼,代表亿万农民享受从未有过的政治荣光;广场游行队伍中,22岁的北京丰台区大红门村民张福香,与其他头缠白头巾的农民一起,高喊“共产党万岁”,嗓子喊哑了也不愿停歇;山间地头,干活的农民放下手中的农具,将草帽抛向天空,激动地哭着、笑着:“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我们不用受欺压了,从此翻身做主人了!”

  这是中国的新生,这是中国农民的新命。

  1950年12月25日。陕西合阳县路井镇路一村。农民侯永禄在日记里记下了分地时的场景:“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立在田头时,人们禁不住热泪满面。”到1953年春,全国有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农民的面貌焕然一新,干劲冲天,生产积极性高涨。

  1953年3月1日,普选首次在新中国开始。天津郊区郭庄子青年妇女蒋宝珍,结婚时正赶上选举,为了投票,她等了两个小时才上花车,“结婚是大事喜事,选举更是大事喜事。”选举出自己的代表来管理国家,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神圣权利。

  1954年9月15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当时年仅25岁的申纪兰,从山西平顺县西沟村骑着毛驴走出大山,再转乘汽车火车,奔赴北京。她提交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宪法。

  有了政治权利和经济权益,千百年来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得以扭转,农民们何曾想到会有这一天?怀着对共产党的高度信任和深厚感情,满怀憧憬和希冀,广大农民在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新中国大地上,开始了豪情飞扬的耕耘。

  

  (二)

  这是令人泣泪的奉献,这是可载史册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始,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如果工业不发展,已经独立的国家还有可能成为人家的附庸国。”为给工业发展积累资金,为保证城市粮食供应,1953年11月,国家实行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因为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此后三十余年间,农民累计向国家贡献的财富约在7000亿到8000亿元,托举起了中国工业每年11.2%的增速。

  80岁的北京平谷区马坊镇东店村付志春,依旧记得父辈们秋收时节交公粮的情景:“用人扬,用扇车打,把好粮精挑细选出来,交给国家。”亿万农民勒紧裤腰带,省下每一粒粮食,近乎无偿地支援国家建设,肩负起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的重担。

  江河水患肆虐、生产条件恶劣,是新中国初期面临的严重问题。上世纪50-70年代,从“人工天河”河南林县红旗渠,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河北遵化沙石峪,再到“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山西昔阳大寨村,各地农民以特有的苦干实干精神,用铣锹、条筐、独轮车,肩挑手推,修筑起大大小小数万水利工程设施,变水害为水利,直到今天还在为社会造福。

  上世纪80年代,城乡二元格局被拱开一道缝。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土地,背井离乡,到沿海发达地区从事非农产业。从1989年的3000万“流动大军”,到而今的2.87亿农民工群体,30年间,中国农民以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迁徙,用辛劳和汗水撑起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奇迹。

  毋庸讳言,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城市对农民及农民工并不友好。但历史终究是一路向前。2008年3月,全国两会上,来自上海的朱雪芹、广东的胡小燕和重庆的康厚明,作为首批农民工代表登上最高议事殿堂,为2亿多农民工代言。今天,不仅农民工代表已增至45位,且有越来越多代表和各界人士为农发声。

  在新中国摆脱落后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中国农民付出了最大的牺牲,作出了任何人都无法抹去、无法替代的历史性贡献。不仅用有限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还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共和国应该感谢农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粮食 群体 积累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数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