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中国饭碗重千钧


  

  能力之变——粮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要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

  “地越来越‘馋’,化肥越上越多,玉米产量却不高、不稳。”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土壤,我国东北地区则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但多年来的重用轻养导致黑土地退化,让吉林省梨树县农民卢伟深受困扰,也给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潜在威胁。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不仅实现了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卢伟种地也更划算:与传统垄作相比,免耕农作的环节从7个减少到3个,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每公顷增收1500元。

  粮食安全不只要保障眼下有饭吃,更要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粮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核心要抓住产能的巩固和提升。

  藏粮于地,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守耕地红线。

  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四个“亿亩”,构筑起粮食安全的坚实根基。

  既要守住数量红线,更要守住质量红线。2015年开始,原农业部组织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以土壤改良、培肥地力、养分平衡、质量修复为重点,提升耕地内在质量;2016年,《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制定下发,中央财政每年投入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东北地区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

  做好农田建设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目前全国已建成6.4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一半农田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守住优势区就稳住了粮食供给的基本盘,全国划定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守好“两区”,可保障中国人90%的口粮、80%的谷物供给。

  藏粮于技,让农业科研瞄准国际前沿,成果走进田间地头。

  麦粒小得像蝇头,每穗只有18粒,陕西省长武县十里铺村农民张万福至今还记得从前小麦的样子。而受益于品种更新,如今这片渭北旱塬上的小麦,亩产已能达到500公斤。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中国饭碗”的底座,目前我国良种覆盖率已达96%,品种对农业增产贡献率超过43%。

  “刚种再生稻的时候,最大难题是品种选择不够科学、配套技术跟不上、机械化收割碾压严重损失大。”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负责人介绍,产量较一季稻增加,投入较双季稻减少,对水稻生产大省湖南来说,种植再生稻有利于稳粮增收。而针对技术上的“三大难题”,他们联合高校专家攻关克难,并通过培训、示范、观摩等形式宣传推广,5年内全省再生稻种植面积从6万亩增加到400万亩。

  依靠科技提升粮食产能,离不开大力推广。据测算,在生产条件相同、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到户率,粮食单产可以提高10%。近年来我国大面积推广科学施肥、节水灌溉、地膜覆盖、绿色防控等技术,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农药化肥施用量已实现负增长,病虫草害损失率大幅降低,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4%,农用地膜回收率60%,农业发展正回归绿色本色。

  回顾过去70年,中国不仅解决了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农情的粮食安全之路,为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与贫困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一年年耕耘收获,保障粮食安全始终在路上。我们一次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中国人民不仅能养活自己,还将为世界粮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小麦 品种 水稻
上一篇 : 数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