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浓情恰似一江水


  江苏、青海两省虽相隔千山万水,但长江将二者紧紧连在一起。“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让两省联系更加密切、感情更加深厚。

  “青海是‘中华水塔’‘三江之源’,是全国的生态屏障,省域内多为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相比于青海为全国的饮水安全作出的牺牲,我们的回馈不算什么。”第三批江苏援青指挥部总指挥王显东直言。

  自2016年7月接棒对口支援工作以来,江苏省第三批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团队用9.17亿元援建资金实现了2个85%:85%用于县及县以下基层民生,85%用于脱贫。35名江苏援青干部人才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扎根海南州5个县区,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实施了113个援建项目,让海南州农牧民直接感受到对口支援工作的力度和温度。

  

  有房有水心才安定

  农牧民仁青太是海南州兴海县温泉乡赛什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搬迁到了兴海县安多民俗文化村。从海拔4500米降到3300米,得益于易地搬迁脱贫项目,没有花一分钱,他就分到了80平方米的砖瓦房,告别了40平方米的土坯房。

  “现在的房子宽敞明亮,不再是冬天透风、夏天漏雨。”谈起变化,仁青太竖起大拇指。

  这里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齐全,村周边3公里范围内还配备了学校、卫生室、文化广场。2015年,收入还只有2000多元,现在做了草原管护员,一年可以拿到2.16万元,仁青太很开心。

  像仁青太一样的农牧民还有很多,仅安多民俗文化村一项就投资1512万元,建造了252幢民房,解决了贫困家庭的住房安全问题。

  一座漂亮的玫瑰庄园,在海南州贵德县河西镇团结村摇曳生姿。道路干净整洁,两旁鲜花怒放,果香四溢,独立式马卡龙色木屋更是赚足眼球,团结村的名气越来越响。

  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是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抓手。江苏第三批援青团队在团建村投入116.66万元,开展村庄美化、绿化,配套村道硬化、停车场建设、污水管网改造、旅游厕所修建等,让一座休闲旅游生态化田园村庄进入大众视野。

  “以前用水直接取自河道,经简单沉淀,就开始食用,因为水质差,农牧民很容易生病。”海南州同德县农牧水利局副局长仁青介绍。

  2016年,江苏省第三批援青团队初到同德,实地走访后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注资2208万元,建设同德县自来水净化厂,采用国内先进工艺,可实现全自动一体化净水,日处理能力可达1.2万吨,项目2018年10月完工。截至目前,水厂已运行近10个月,为同德县新老城区3.3万城乡居民群众提供了安全、可靠、纯净的饮用水。

  

  医疗教育一样都不能少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张洁初上高原便迎来了挑战,高原反应的不适、设备仪器的退化老旧等都在考验着张洁。“沉住气,深呼吸”,一年多时间,经过张洁和当地同事的共同努力,兴海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成功开展了一系列复杂手术,引进新技术4项,填补了诸多空白。

  在海拔3600米的贵南县森多镇尼玛龙村,11岁的完玛拉毛和9岁的妹妹在院子里追逐玩耍,原本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两姐妹现在已经完全康复,这一切都得益于江苏援建团队发起的“心佑工程-青海行”公益活动。

  收集到疑似先心患儿210多例,筛查出急需手术治疗先心患儿63名,对自愿手术的44名先心患儿进行手术救助,其中34名赴江苏完成手术治疗,“心佑工程”承担了他们全部的检查、治疗及来往交通费用。

  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了实现海南州农牧民的“健康梦”,江苏援建团队实施了海南州中心血库建设、贵德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贵南县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医技楼等10个重点项目,建筑面积达43250平方米,弥补基础设施滞后的短板,在人才、资金、项目、技术上持续加码,守卫海南州人民的健康。

  一任又一任,看到孩子们渴望求知的眼睛,忍受着流鼻血、脱发、咳嗽、发烧、失眠等痛苦,背负着对妻子、孩子和父母的愧疚,援青教师梁永又留任了一期。

  梁永的追求也是江苏教育援建的目标。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一直是制约海南州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2016年以来,立足海南州教育需求,江苏教育援青工作持续深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全方位的合作共建,强化管理队伍培养、师资队伍培训、教育资源共享、师生交流交往,为藏区教育事业出力,使苏青两地的教育情谊不断增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人居环境 绿化 休闲 鲜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