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溪镇“书记联合体”正在举行碰头会。资料图
作为党的一线堡垒和前沿阵地,农村党组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村书记则不仅是村级班子的“主心骨”、强村富民的“领头羊”,更是和谐稳定的“顶梁柱”、服务群众的“贴心人”,正所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这些年,为了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尤其是发挥村书记“头雁领航”的作用,各地党委、政府想尽办法,搞培训、开讲座、办游学,投入不少财力和物力。然而,基层组织建设强弱不均、资源分散、重点项目推进难等现象仍难以破解。
最近,记者了解到,浙江省临海市将农村、社区、机关、“两新”组织等各个领域的党组织书记,按照地缘相近、产业相连、行业相通等考量标准,组合成不同形式的“书记联合体”,通过以强带弱、以富带贫、强强联合,有效破除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从字面上看,“书记联合体”不难理解。为什么要推出这一举措?这种联合,跟过去的党建联盟、支部结对相比,有何区别?推行以来,已经产生了哪些成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门前往临海采访。
从“上上课”到“帮帮带”
回忆起两年前,第一次参加“村官讲堂”时,那种复杂的情绪,汇溪镇江根村党支部书记郑尚浇仍记忆犹新。那天,在素质拓展活动中,十几个村书记“别扭”地凹着各自造型,原本意在培养大家的协作意识,可每个人既怕出洋相,又怕彼此尴尬。
对郑尚浇来说,更深层次的情绪其实是羡慕。当天的课堂设在了姜岙村,是全镇党建的样板村。开课前,村里专门修建了一条党建长廊,将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相关制度、村“两委”三年工作计划、党员认领事项等全部上墙。
羡慕的不只是郑尚浇。2017年,汇溪镇各村书记换届,其中六成属于“新官上任”,缺乏实战经验。镇组织委员王会青告诉记者,开办“村官讲堂”,就是为了提升新任村干部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只不过,与往常不同的是,讲堂没有固定课堂,而是根据工作成效,把课堂放在业绩突出、特色鲜明的行政村,让其他村有点可看。
这种做法在临海算是跨出了一大步。过去,对于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素质提升,市里不可谓不重视,外出考察、跟班轮训、实践拓展,效果虽有,但毕竟时间和内容都有限,且更重理论,缺乏互动性,上完课,书记们便各回各家。
汇溪的创新,就是希望打破现状,让传统轮训变得更有趣、更接地气,同时在“比学赶超”中,让村干部开阔视野、发现差距。果然,效果很不错,许多村书记回去后,就挂上了“作战图”,争取下一场的承办权。
汇溪是个典型的山区镇。过去,修路一事提了两三年,可只要涉及到利益,各村书记都不肯让步,导致项目一拖再拖。这一次,镇里把“堵点”全都搬上了课堂,大家一起头脑风暴,共商开山辟路的大事。会议开完没多久,大家都动了起来,15个山村的修路梦,终于化茧成蝶。
显然,“村官讲堂”的作用不只是素质提升,开始在项目推进上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后,镇里因势利导,针对重大项目、区域发展,有意识地引导书记们联合,形成项目组,这便是“书记联合体”的最初雏形。
在临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汪庆源看来,“书记联合体”本身来自基层创造,带有较为强劲的内生动力。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到重大项目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等,也亟须打破行政篱笆,形成更为紧密的协作关系。
“如果说,过去的党建联盟、支部结对,更多是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那么‘书记联合体’则直接聚焦到人,通过书记层面的互帮互补、资源共享、力量互融,来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让党建更好引领发展。”汪庆源说。
从“点头之交”到“军团作战”
“村官讲堂”在汇溪开展了一年之后告终,“书记联合体”正式接棒。郑尚浇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村书记之间尽管也认识,但最多属于点头之交,经过为期一年的“同窗”后,大家非常熟悉了,转为基于项目的“军团作战”,自然水到渠成。
据了解,在具体组建过程中,汇溪尊重各村意愿,将联合体建在经济发展共需上、基层党建共推上、重点项目共建上,着重解决部分党组织书记能力不强、抓重点项目不力、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充分发挥团队协同作用,定期召开书记碰头会、协商议事会等,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8-29/201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