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擦亮草原的“眼睛”


  你可曾想过去内蒙古看“海”?

  素有“塞外明珠”“塞外都江堰”之美誉的乌梁素海,总面积300平方公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角地带的边缘,像明亮的眼睛一样镶嵌在草原上。它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是内蒙古河套灌区灌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保护对维系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保障黄河水质和度汛安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诸事利弊,共依共存。乌梁素海是历史上由黄河改道、多次泛滥和河套水利开发而形成的河迹湖,是河套灌区农田退水的功能性排泄区。它作为河套灌区灌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受纳农业灌溉退水、山洪水和少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5亿立方米以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湖区水体污染不断加剧,2008年达到顶峰,并爆发大面积黄藻。此后经过治理,水质有所好转,但仍不稳定。

  “乌梁素海的生态治理状况牵动着总书记的心。”巴彦淖尔市市委书记常志刚激动地告诉记者。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叮嘱自治区加快“一湖两海”(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水生态综合治理。今年3月5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内蒙古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等多种自然形态,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综合性生态系统,生态保护和修复必须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指明了乌梁素海治理的科学方向。

  

  坚持系统思维实施全流域综合治理

  造成乌梁素海水质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巴彦淖尔市副市长郭占江介绍,主要源自三个方面:一是面源污染。河套灌区有1100万亩耕地,每年使用化肥近28万吨、农药1500多吨,大部分被植物吸收和留存在土壤中,一部分化肥、农药随农田退水排入总排干,最终进入乌梁素海,这是造成乌梁素海富营养化和污染的主要成因。二是点源污染。随着全市污水配套管网不断完善,城市生活污水的收集率逐步提高,排入乌梁素海的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逐年增加。三是内源污染。由于乌梁素海富营养化,造成芦苇长势茂盛,芦苇根部和湖内各种有机体腐烂,形成了平均厚度50厘米、约1亿立方米的底泥,积累在底泥中的污染物也是导致水体污染的来源。

  因势而变的步伐迈开了。巴彦淖尔市市长张晓兵表示:“乌梁素海水污染问题在水里,成因在岸上,根源在流域生态系统的破坏。所以,治理乌梁素海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由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湖内的问题,功夫下在湖外,应实施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由单纯的‘治湖泊’向系统的‘治流域’转变,探索一条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路子。”

  巴彦淖尔市农牧局副局长辛军也有自己的心得:“在以往的治理过程中,往往是争取一个项目,实施一个项目,只是从某一个角度单方面开展一些工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转变思路,从过去的从某个点上发力转变为全流域综合施策,立足乌梁素海的功能和水体情况,面源、点源、内源治理一起发力,通过持续治理,总体水质稳定在V类。”

  全流域综合治理如何实施?即在乌梁素海流域的上游源头实施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创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减少泥沙流入黄河、侵蚀河套平原;在流域中部加强面源、点源、内源污染治理,并实施484万亩盐碱地改良工程,减少盐碱排入乌梁素海。探索的盐碱地改良市场化运作模式还荣获了“2018中国三农创新十大榜样”;在流域尾部实施乌拉特草原、乌拉山受损山体治理修复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水土保持能力,最大程度地涵养乌梁素海。

  4月16日,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顺利开工。该工程总投资56亿元,围绕流域内沙漠、矿山、林草、农田、湿地、洪水等生态要素,开展包括乌梁素海流域水土保持与林草植被修复、农田面源及城镇点源污染治理、湖体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等7大类、17大项、38个子项的系统综合治理工程,覆盖乌梁素海全流域,重点在乌梁素海周边。

  

  针对面源、点源、内源污染“对症下药”

  一走进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头道桥镇联增村,记者就听到村民口中总念叨“俺们村的农博士”。按“声”索骥,记者来到了农博士们工作的地方——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试验示范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博士陈广锋一边带着记者参观,一边介绍:“为了推进乌梁素海面源治理,从2018年开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内蒙古土肥站、巴彦淖尔市农技中心、杭锦后旗农技中心共同建设了这个示范区,实施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减污‘四控’行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湿地 立方米 耕地 化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