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产业扶贫,如何长效?


  本报记者蒋文龙文/图

  6月20日,来自四川各地的200余名代表,前往巴中市通江县参观考察龙池谷蓝莓产业园。在骡子坡和朽石坎两个基地里,紫色的蓝莓沉甸甸地挂满了枝头。这种其貌不扬的蓝莓,每亩产量能达到2000到5000斤,按20年投入与产出测算,每年每亩原料果净收益达6000元以上。

  这是按照最保守的口径:每亩产量2000斤、最低收购价每公斤10元计算,还不包括鲜果销售、休闲采摘等收入。代表们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马上将这一模式引回当地,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农产品普遍过剩的今天,怎么还有一种产品不仅高产,而且高价;不仅有人供种,还负责全程技术指导;不仅最低价全部保障收购,而且提供金融服务。这种好事,究竟是怎么回事?

  东西对口,浙川携手

  原来,浙江和四川是东西对口扶贫省份。去年10月18日,两省供销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从蓝莓产业切入,打造“蓝美1号”原料基地、育苗基地、休闲采摘基地、蓝莓冻果和衍生品加工销售在内的蓝莓全产业链,以此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

  一个月后,四川省蓝之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由浙川两省供销社共同投资,注册资金1000万元。根据计划,公司将用三年时间,在四川建设20万亩“蓝美1号”原料基地,可解决4000人长期就业,帮扶60万人脱贫增收。同时,该平台计划配套建设10条蓝莓冻果生产线,预计可提供约2000个就业岗位,每年为地方财政贡献约2.5亿元税收。

  2019年春节前,在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敏溪村蓝莓产业示范园内,两地领导宣布蓝莓产业扶贫项目正式开工,并共同种下蓝莓树。

  为了推进该项目,浙江省供销社主任邵峰数度飞往四川。这个曾经担任浙江省扶贫办主任多年的学者型领导,希望通过蓝莓产业的扶贫,探索出一种能够持续有效的扶贫模式。

  但是,蓝莓产业前景究竟如何?会不会也面临“一种就多”的困境?又能否担当起扶贫产业的重任?邵峰不能不进行慎重决策。

  优势互补,一拍即合

  浙江诸暨有个叫杨曙方的人,在旅美期间,就发现北美人非常热爱蓝莓这种产品,在国内却很难看到其踪影,于是开始关注起这个产业。

  这一关注,他发现了巨大商机:蓝莓作为一种口感好、营养丰富的水果,市场需求巨大,现有的产量根本满足不了消费市场需求。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球蓝莓栽培面积总计450多万亩,我国只有70万亩,产量18万吨。而且蓝莓的果浆和冻果还是食品、饮料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的重要原料,每年缺口同样巨大。

  这么好的产业,人们为什么没有大力发展呢?一番调查后,杨曙方了解到,一是产业定位有偏差:大家都把蓝莓作为水果进行鲜销,深加工的研究很滞后,而鲜销往往集中上市,又很容易滞销;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目前品种都从国外引进,本土适应性差,产量普遍较低;三是组织化程度和技术服务水平不高,造成种植管理水平较低。

  杨曙方成立“蓝美公司”,开始进军蓝莓产业。他从品种研发开始,专心致志,用了十年时间,终于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美1号”。该品种不仅口感甚佳,而且花青素含量比国外其它品种高出好几倍。除此之外,它的栽培受地势和土壤深度影响较小,管理也比较简单,抗病性强,成活率和产量也很高,是不可多得的优良品种。

  与此同时,公司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机构合作,开展深加工技术研究,构建起“全果利用”的解决方案,共开发出9大系列、30多个蓝莓加工延伸品。值得一提的是,“蓝美1号”的花青素含量是其它品种的7到10倍,而且,花色苷组成部分与欧洲越橘完全一致,是提取药用花青素的优质原料。

  杨曙方眼睛一亮,他觉得找到了大规模商业化推广的可能:一方面,可以与农户签署保障收购合同,推广蓝莓组培苗,另一方面,回收的蓝莓可以加工成各种延伸品。

  但他很快碰到困难:公司发动的诸多小规模种植主体,由于规模小且区域分散,导致公司服务成本居高不下。因此,他的推广方案尽管看上去完美,但进展缓慢。杨曙方深思,“蓝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支撑。

  正在此时,浙江省供销社出现了。在邵峰看来,蓝莓是绿色、健康、高效的产业。通过供销社的组织优势,完全可以将蓝莓作为扶贫产业,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推广。最关键的是,这里有“蓝美”这样一个市场主体可以发挥作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蓝莓 品种 休闲 其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