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走出脱贫“阳光路”


  本报记者郜晋亮文/图

  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开展光伏扶贫工作”,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在条件适宜地区,以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建设为重点,有序推进光伏扶贫”,青海省抓牢政策机遇,大力创新推进光伏扶贫工作,不仅有效破解了扶贫产业发展难题,而且打造出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新路径。

  时值仲夏,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长宁镇新添堡村的光伏电站里,工人们正在抢抓工期,进行并网发电前最后的设备调试。俯瞰整个电站,一片片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折射出希望之光……大通县扶贫办干部李国钧告诉记者,该电站是大通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覆盖116个贫困村4776户贫困户。并网发电后,年均收益3500万元左右,平均每村收益约30万元。

  大通县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只是青海光伏扶贫浩大工程的一隅。青海省光伏扶贫始于2015年的试点项目,2017、2018年开始扩大建设规模。目前,该省光伏扶贫总规模达到721.6兆瓦,全部并网发电后,每年可创造用于扶贫的收益约5.7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万人。

  从河湟谷地到青南高原,海北草原到海西戈壁,一座座光伏电站拔地而起,一条精准脱贫的“阳光之路”愈发明亮。这是一条创新路,也是一条致富路。

  创新建设模式

  集约资源,集中优势建设异地电站、联村电站

  时间回溯到2016年5月,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10兆瓦扶贫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不过,这个光伏电站并没有建在玛多县,而是建在了相隔千里的格尔木市。之所以选在建在格尔木,不仅是因为这里的光照条件是青海最好的地区之一,更重要的是为了守住三江源地区的良好生态。

  玛多县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黄河发源于此,其境内河流密集、湖泊众多,全县共有大小湖泊4000多个,素有“黄河之源”、“千湖之县”的美誉。其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功能平衡区。

  “为了能够让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最大的保护,县里和援建单位一致决定采取异地建站的模式,最终选址在格尔木市,并实现了“当年建成、当年投运、当年收益”的目标。目前,累计收益突破1000万元,超过5000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玛多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岳桑杰告诉记者。

  玛多县异地电站的探索与实践为青海省进一步创新光伏电站建设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位于大通县长宁镇新添堡村的光伏电站,正是青海创新光伏电站建设模式的又一实践——联村电站。该电站占地960亩,建设总容量34.1兆瓦,覆盖大通全县116个贫困村,预计年均收益3500万元左右。李国钧说:“要是把电站分布建在每个村,土地、建设、管理、运维等成本可想而是。”

  青海省扶贫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张宏成坦言:“吸取其他省市一村一电站的经验教训,结合青海贫困村点多面广的实际,若以村委单位建设光伏电站,不仅在电网接入、后期运维等方面将面临巨大的投入,而且对于电站的管理也会带来很多问题,联村电站模式则将这些问题一一化解。”

  创新合作模式

  用好国家指标,用足政府、企业投资,用活银行融资

  光伏扶贫工程是国务院扶贫办提出的精准扶贫十项工程之一,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政策创新。2015年国家正是启动光伏扶贫150兆瓦项目,青海选择在湟中、互助、民和、循化、共和、兴海、贵南、同仁等8个县进行试点建设。

  “当时开展试点,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大家基本都不知道怎么干,资金投入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为了能够解决资金问题,大家提出了‘国家安排光伏指标、企业全额投资、贫困地区落实建设用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的建设模式,但必须首先找到合适的企业。”张宏成说。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廿地乡协和天颂光伏电厂正是当时的试点之一。共和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董得财告诉记者,该电厂由共和协和新能源有限公司全额投资1.8亿元建设,所占650多亩土地由共和县政府落实,不论发电量多少,每年为贫困群众保地分红200万元,期限20年。

  与协和天颂光伏电厂距离不远的海阔光伏电站则采取的是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再通过银行融资的建设模式。该电站是青海省最大的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装机容量100.68兆瓦,总投资超过7亿元,每年用于扶贫分红的收益近1000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草原 专项资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