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让“时尚”的追溯码见实效


  有了质量做背书,再加上精耕细作,品质口感大大提升,宋莎逐渐将草莓打入了精品水果店,稍有名气后,又开拓现场采摘和微信营销。“周边价格普遍在20元到30元一斤时,我的草莓就能单价卖到40元,这就是追溯给我带来的价值。”宋莎说。

  细致剖析宋莎的经营之道,实际上就是将品牌营销与追溯管理充分结合,通过质量背书为产品创造溢价空间。在这方面,来自浙南山区的品牌“丽水山耕”,在2014年创立不久后,便开始谋划布局,做到“产品溯源”后,还实现了“监管追责”,从生产主体到乡镇街道,再到县级政府,每一层级的责任一清二楚、一目了然。与之配套的还有“质量追溯辅导员制度”,确保录入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负责追溯管理的丽水市丽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振昱告诉记者,目前,“丽水山耕”已引入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形成集认证管理、追溯体系、农业大数据的农产品认证全流程全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如今,“丽水山耕”共有会员863家,建立合作基地1122个,去年实现累计销售额67.3亿元,产品溢价率超过30%,品牌评估价值达26.6亿元。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推进追溯平台的移动化,以及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归根到底,我们一直在努力破解的还是,如何通过溯源管理为品牌带来更多溢价空间,用市场效益让主体具有内生动力。”朱振昱说。

  市场倒逼:亟需顶层设计

  52岁的德清县农民佘连初,种了100亩土地,有西甜瓜、葡萄、枇杷、草莓等,主要通过批发市场销售。几年前,老佘在县里的支持下,购置了追溯设备,如今对产品质量更具信心,可也有个困惑:“像我们严格按照标准生产,也进行了追溯管理,可市场不认呐,价格上没优势。甚至,批发商还嫌多这个二维码,怕泄露订购渠道。”

  老佘道出了许多生产者的心声。这两年,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力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可由于追溯码缺乏认知度,无法形成“优质优价”的良性机制,最终,叫好却不叫座。佘连初坦言:“如果消费者认这个追溯码,产品也能因此提高身价,不用政府推,我们都会迎头赶上。”

  “说到底,只有在消费端形成积极参与追溯的消费时尚,才能倒逼生产主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从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需要不断加强宣传引导,更需要法律和政策的支撑。”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说。

  这几年,为了提高追溯标识的覆盖率和渗透力,浙江不可谓不重视,规定凡是参加县(市、区)级以上涉及食用农产品的展示展销会,产品必须附带相关追溯标识,并且通过政策引导,督促规模品牌农产品经营主体主动运用。

  在推进市场对接方面,浙江专门制定《浙江省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食用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建设,实现与“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对接,到2020年,全省九成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须建成电子追溯系统。

  作为省会城市,杭州对“舌尖安全”自然更不敢掉以轻心。2018年2月,市政府率先出台文件,要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产销直供的商场超市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追溯系统,落实食用农产品入市登记、质量查验、购销台账、产品检测、信息公示、不合格产品清退等制度,不得采购、销售来源不明的食用农产品。

  然而,尽管这些探索很有意义,但毕竟农产品属于大流通,而浙江的自给率又十分有限,必须全国一盘棋。据介绍,在市场准入上,浙江已做好准备,等待全国从立法层面加快推进产品追溯体系的建设。

  然而,这条路似乎困难重重:一方面,农业生产仍以小规模经营为主,交易方式又错综复杂,加之产业链不完整等诸多元素,全国同步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并不简单;另一方面,许多地区各自为政,各个平台和体系之间的追溯标准不统一、信息缺乏共享、信息过于简单等问题百出;最后,除了技术层面,在追溯管理与市场衔接机制上,同样存在着诸多断点。

  不过,记者发现,针对这些问题,除了国家层面将构建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机器同样嗅觉灵敏。比如,兼具官方背景和民营资本的中国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网络平台,聚焦全国具备追溯条件的产品,将追溯与防伪有机结合,同时还配备了仓储物流、精准营销、品牌建设、金融管理等功能,如今在业界小有名气。但无论怎样,想要构建追溯码的市场倒逼机制,顶层设计迫在眉睫。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莓 数据 检测 营销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