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共筑抗灾防灾健康大堤



    防治:每次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水不过膝,要设法穿长统靴;外用药物,浅表性皮肤创伤可用炉甘石粉或5%的明矾炉甘石粉涂擦,也可用10%~15%的明矾溶液或3%~5%的食盐溶液、紫药水泡脚;感染严重时,应用抗菌药物。
    6、怎样预防和治疗疥疮?
    疥疮是由疥螨寄生于人体表皮引起的疾病,其特点是受染皮肤出现丘疹、水疮及疥虫隧道,有剧烈瘙痒,搔抓易引起继发感染,如毛囊炎、脓疱疮、疖等,重者可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皮疹多发生于指间、腕屈侧、肘窝、腋窝前面、女性乳房下面、脐周、阴部及股内侧等处。接触传染性强,人与人之间直接和间接接触都可传染。
    防治:①10%硫磺(儿童5%硫磺)、3%水杨酸软膏、1%γ-666乳剂或软膏 (注意神经毒性)、10%~25%苯甲酸苄酯洗剂或乳剂,以上药物,按说明书或遵医嘱治疗;②扑灭司林霜外用;③40%硫代硫酸钠溶液和4%稀盐酸溶液先涂前者2次,待干后再涂后者2次,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3~4天;④10%克罗米通乳剂或搽剂每日早晚各涂1次,连用3天。
    7、怎样预防和治疗脓疱疮?
    脓疱疮是一种化脓性皮肤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皮肤发生红斑、水疮,迅速变为脓疱,疱易破而结成脓痂,并不断向四周扩。
    防治:可服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中医简易方可用大黄研末,加菜油调搽;还可用鲜马齿苋适量,洗净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
    8、怎样预防虫咬性皮炎?
    洪涝期间,昆虫生长繁殖加速,在抗洪救灾或野外作业时,易发生虫咬性皮炎。
    防治:夜间应尽量不照明,以避免招来蚊虫;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晚上睡觉或劳动期间尽量穿长衣、长裤、长统靴,或在身体暴露部位涂以防护药物;一旦被咬伤,可用2%的冰片、5%的明矾炉甘石粉洗剂,或清凉油、风油精涂擦患处,也可用皮炎平霜治疗,还可服用扑尔敏、苯海拉明、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物。
    9、怎样防治毒虫咬蜇伤?
    蜈蚣、蝎子、蜜蜂、蚊子、臭虫、金毛虫、白岭,这类毒虫咬蜇伤都是酸性的,应该用碱性液体来中和,可用稀碱水、肥皂水清洗或浸泡伤口。稀薄的氨水、碳酸氢钠溶液都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严重时可将伤口挑破,使毒血外流,然后用弱碱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洗涤伤口。鲜乳汁、大青叶、薄荷叶、鲜马齿苋等中草药捣烂后,涂伤口上,也可缓解疼痛症状。也可涂虫咬水、清凉油等外用药。
    马蜂蜇伤,马蜂毒液是碱性的,所以被马蜂蜇伤要往伤口上涂些醋,来缓解疼痛症状。
    10、怎样预防和治疗疟疾?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又称“打摆子”,主要由蚊子传播。
    初染疟疾者,急性发作的,首先感到寒冷,全身发抖,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约经20~30分钟后,突然高热,常达40~41℃,面色潮红,头痛,四肢和全身酸痛;三四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患者感到全身轻快,但很疲乏。儿童、孕妇及非疟疾流行区的人对疟原虫更易感染,抗洪救灾人员异地作业是疟疾高发人群。
    防治:消灭蚊子栖息场所,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就可以减少感染机会;晚上作业,可将身体暴露部位涂上防蚊油 (如苯二甲酸二甲酯);用药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药物为乙胺嘧啶。治疗常用药物为氯喹和伯氨喹联合用药。
    11、怎样预防和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防治:采取以灭鼠、杀虫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急性期患者传染性大,应隔离至急性症状消失为止;接触病人的人应戴口罩,口罩应每天换洗和消毒;灭螨、防螨,对有螨类活动的泥地,用1%~2%敌敌畏喷洒,也可将40%乐果乳剂或5%马拉硫磷乳剂配成l%溶液喷洒地面,铺草用1%~2%敌敌畏溶液喷洒,晒干后用。
    12、怎样预防和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洪涝 处理 炉甘石 清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