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共筑抗灾防灾健康大堤

网友投稿  2016-07-19  互联网

共筑抗灾防灾健康大堤——省卫生计生委洪涝灾区健康教育专题    农村新报讯 入汛至今,湖北已迎来多轮强降雨袭击,洪水肆虐江河漫堤、农田耕地林园被淹、房屋居所道路被渍……,更为突出的是,暴雨夹杂着高温轮番侵扰,极易流行疫病,面对灾情,更大的挑战来自于灾区的疫病防治。如何有效知病、防病、保健康,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省卫生计生委把灾后卫生防疫作为重中之重,细致安排,全面落实,并推出洪涝灾区健康教育专题,第一时间向群众讲解防疫知识,为灾区构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病防疫大堤”。

    洪涝灾区公众卫生安全防病要点

   一、洪水来临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1、提前防范:关注雨情、水情预报信息;熟悉本地区域内防汛预案的隐患灾害点和紧急转移路线;地处低洼地带的家庭要自备简易救生器材;保持手机、电话的通讯畅通,以利接收相关信息;做好避险准备,撤离时注意关掉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撤离后险情未解除,不要擅自返回。
    2、及时转移:安全转移要本着“就近、就高、迅速、有序、安全”的原则进行,先人后物,先老幼残后其他人员;若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无法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或将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设法尽快与当地防汛部门联系。
    3、学会自救: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的可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会游泳者,如果发生腿部抽筋,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救护溺水者,应从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轮胎、塑料泡沫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

    二、洪水中意外伤害的防范及抢救

    1、触电的防范与救护
    发水灾时,不要在变压器下避雨,尽量避开电线杆的斜拉铁线;暴雨形成积水,应当避免趟水,如果必须要趟水通过,一定要走在没有电线的一侧;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 “跨步电压”触电;一旦误入跨步电压区,应迈小步,双脚不要同时落地,最好一只脚跳走,蹦跳着离开跨步电压区。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病人脱离电源,再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抢救。
    2、外伤的消毒与包扎
    对出血伤口迅速止血,如出血似喷射状,则是动脉破损,应在伤口上方即出血点近心端,找到动脉血管(一条或多条),用手指或手掌把血管压住,即可止血。如属四肢受伤亦可在伤口上端用绳布带等捆扎,松紧以出血状态为度,每隔1~2小时松开一次。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止血。包扎伤口时,找到并暴露伤口,迅速检查伤情,如有酒精和碘酒棉球应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后,用干净的毛巾、布条等将伤口包扎好。
    3、对骨折的临时处理
    对骨折肢体应进行临时固定,如没有夹板,可用木棍、树枝等代替。固定要领为:尽量减少对伤员的搬动、肢体与夹板之间要垫平,夹板长度要超过上下两关节,并固定、绑好,留指尖或趾尖暴露在外。紧急处理的同时,迅速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如外伤严重应尽早送医院。
    4、怎样进行体外心脏按摩急救?
    将病人仰卧于硬木板上、炕上或放于平地,先用拳头在病人胸部捶击几次,若病人仍无反应即立刻进行心脏按压。急救者站在或跪在病人一侧,一只手掌根置于胸骨下段、剑突以上,另一手掌根部重叠于前一只手的手背上,以冲击动作压迫胸骨,使下陷2~3厘米,然后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弹起,如此有节奏地每分钟压60~80次。若系小儿可用单手压挤法,即以一只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中部进行按压。对1岁以内的小儿,可用双指(食指及中指)加压法。
    体外心脏按摩时,压力不宜太大,否则容易造成肋骨骨折和内脏损伤。有效的心脏按摩标准是:在股动脉触到明显的搏动,皮色转红,已散大的瞳孔变小。

    三、灾害期间公共卫生重点事项

    1、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要注意哪些?
    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尽量不要接触污水;不要随地大小便;不能直接用手接触死鼠及其排泄物;劳动时应注意防止皮肤受伤,一旦受伤要进行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要扎紧裤腿、袖口,防止蚊虫叮咬。
    以下食物不能吃:直接受水浸泡过的所有食品;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被水淹过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剩饭剩菜、生冷食物;其他已腐败变质的食物;以及不能辨认是否有毒的蘑菇。
    2、家庭饮用水如何消毒?
    首先,存水的用具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灾区搞好饮水卫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喝开水,而且一定要实行饮水消毒。先进行混凝沉淀,方法是:50公斤水加明矾或碱式氯化铝2.5-4克,或每桶水(约25公斤)加花生米大小的明矾一粒,搅拌1-2分钟,静置10分钟左右,使水澄清。然后用漂白粉(清片)消毒(按含有效氯50%计算),每吨水加4-8克;若用漂白精片消毒(按每片含有效氯0.2克计算),则每担水(50公斤)加一片。方法是:将漂白精片研细,用清水调成糊状倒入需要消毒的水中,充分搅拌,加盖静置30分钟后方可使用。漂白粉(精片)遇高温、亮光、潮湿会失效,所以必须放在能避光、干燥、凉爽处。
    3、共用井水如何消毒?
    必须对被淹水井进行清淘、冲洗和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和井底,淘净污水,直到渗出的井水达到无色透明、无味为止。再加25-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待自然渗出水到正常水位时,按正常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4、粪便应如何消毒处理?
    清理被淹厕所、粪池、畜圈、禽舍,将粪便清尽并对周围外溢的粪便、垃圾运到指定地点,进行泥封堆肥;坑穴和周围用有效氯0.1-0.2%的含氯消毒液1-2L/m2或撒布0.5-1kg/m2生石灰,用水浇湿消毒处理后使用。
    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消毒方法:加入吐泻物1/5量的漂白粉,充分搅匀,作用两小时。干便可用20%漂白粉乳剂,按1:1比例,如果粪便特干可加2倍量10%漂白粉乳剂,充分搅匀,作用两小时。无粪尿液每1000ml加入漂白粉5g或用漂粉精2g,混匀后,作用两小时。
    5、临时野外住宿应注意哪些?
    临时居所要新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还要求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铺应距离地面两尺以上,不要睡地铺。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夜间睡眠挂蚊帐,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
四、灾区防病须知
    洪灾期间,很多被洪水浸渍过的地方,供水设备和污水排放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会造成水质污染,因此,做好灾期防病、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保护自身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灾区防病应做到如下事项:
    1、加强畜禽管理。猪要圈养,搞好猪舍的卫生,不让其尿粪液直接流入水中;管好猫、狗等家禽动物;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栏内的禽畜粪便也要及时清理入集中粪池。
    2、做好防蝇灭鼠灭螨。粪池中加药杀蛆;室内用苍蝇拍灭蝇,食物用防蝇罩遮盖;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当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要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
    3、身体不适及时就诊。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快就医;遵听医嘱,配合传染病隔离,注意相关药物使用方法。
    4、注意手部清洁。不用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单用,共同的脸盆等应洗净消毒。
    5、接触病人带口罩。口罩每天换洗和消毒;如果皮肤、粘膜被患者的血、尿或口腔分泌物污染,应立刻用消毒酒精擦拭消毒;被病人的血、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也应及时消毒。
    6、防止皮肤损害。洪涝渍水中多种病菌可导致皮肤损害,如细菌感染所致的丹毒、真菌感染、被蜈蚣等害虫咬伤等。因此,要注意手脚部的清洁,趟过积水的民众,回家后要及时清洗皮肤,有破损伤口及时用碘酒消毒;本身有脚气等真菌感染的民众可涂擦药物预防,防止病情加重;如皮肤出现红、肿症状2-3天未缓解,应到医院治疗。
    7、预防血吸虫病,不接触疫水。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接触疫水前,在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药,如防蚴灵、防锄霜和皮避敌等;穿戴防护用品,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接触了疫水应主动去血防部门检查,发现感染应早期治疗,以防止发病。
    8、注意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在被水围困的现状下,找些感兴趣的事做,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洪涝灾区防病防疫常识解答

  灾害期间有哪些常见病?

    肠道传染病: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
    皮肤病:浸渍性皮炎,如 “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等。
    突发性病害:如中暑、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农药中毒、擦伤、溺水、触电等。
    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鼠媒传染病;血吸虫等寄生虫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

    洪涝灾区常见病的防治

    1、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灾区群众聚居的地方,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易发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痢疾、肠炎、伤寒、副伤寒、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等。
    防治:为预防这些肠道传染病,要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清扫;建立并管好厕所,粪便和垃圾定时清理(掩埋或焚烧),消灭蚊蝇孳生场所;及时发现、诊断、治疗和隔离病人;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最好加入漂白粉处理;淹死、病死的禽畜不能食用,应掩埋或焚烧;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食物尽量煮熟再吃,不吃不干净和变质的食物。
    2、怎样预防和治疗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吃了被污染的或含毒素的食物后发生的一组急性疾病。由细菌、有毒动植物的自然毒物、真菌毒素、有毒化学物质所致,不包括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等。
    食物中毒的特点是多数潜伏期较短,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有多人发病。
    易引起中毒的食物:
    病死的家禽家畜;被污染而变质的凉拌食品、熟食品、豆制品、米面等;腐烂的鱼肉、蔬菜,变质的罐头,馊饭馊菜;不干净的牛奶,变质的鸡蛋。
    毒蘑菇、发芽的土豆、蓖麻籽油、加工不当的粗棉油、鲜黄花菜、未腌透的咸菜。
    防治:预防食物中毒,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或有怪味的食品;食物要烧熟煮透;饭后感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3、怎样预防和治疗“红眼病”?
    “红眼病”是急性结膜炎的俗称,感染性的红眼病有传染性。
    红眼病的症状是眼睛发红,发热,发痒,疼痛,怕光,流泪,分泌物(眼屎)多,有的病人还会感到头痛。
    防治:首先把眼部清洗干净,可以用煮沸消毒过的棉花或干净的毛巾、手帕蘸加少量食盐的温开水洗眼,把眼里的分泌物擦去;然后往眼里滴入眼药,如氯霉素滴眼剂、新霉素滴眼剂、利福平滴眼剂、庆大霉素滴眼剂、磺胺醋酰钠滴眼剂等,用法是每眼1~2滴,每2小时一次或一日4~6次。晚上可涂用眼膏如金霉素眼膏、红霉素眼膏。
    4、怎样预防和治疗擦烂?
    在高温潮湿的抗洪前线,擦烂是常见的皮肤病。多发生于经常摩擦、汗液积聚的皮肤皱折处,如颈部、腋部、臀部、大腿根部(腹股沟)以及女性乳房下的表浅的急性物理性炎症。身体肥胖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疾病。
    擦烂主要表现为皮肤皱折部位的红斑,界限清楚,表面潮湿,时间长就形成糜烂面,有瘙痒和疼痛的感觉,如果合并感染,便会有分泌物。
    防治: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身用毛巾等擦汗;如果擦烂已经出现,要使患部保持干燥,扑些无刺激性的粉剂,如痱子粉;也可在皱折处垫以纱布或柔软干净的布类,使两侧的皮肤分开;合并感染者应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制剂或抗真菌药物。
    5、怎样预防和治疗“烂脚丫”?
    抗洪救灾时,下肢长时间浸泡在污泥浊水中,皮肤经常受到擦伤,破损的伤口长时间浸没在洪水中,趾缝间浸渍发白、肿胀、破溃、糜烂,甚至皮肤剥离,伴有瘙痒,俗称为“烂脚丫”或“水泡脚”。感染严重时,还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少数抵抗力差的人会发展成败血症。
    防治:每次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水不过膝,要设法穿长统靴;外用药物,浅表性皮肤创伤可用炉甘石粉或5%的明矾炉甘石粉涂擦,也可用10%~15%的明矾溶液或3%~5%的食盐溶液、紫药水泡脚;感染严重时,应用抗菌药物。
    6、怎样预防和治疗疥疮?
    疥疮是由疥螨寄生于人体表皮引起的疾病,其特点是受染皮肤出现丘疹、水疮及疥虫隧道,有剧烈瘙痒,搔抓易引起继发感染,如毛囊炎、脓疱疮、疖等,重者可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皮疹多发生于指间、腕屈侧、肘窝、腋窝前面、女性乳房下面、脐周、阴部及股内侧等处。接触传染性强,人与人之间直接和间接接触都可传染。
    防治:①10%硫磺(儿童5%硫磺)、3%水杨酸软膏、1%γ-666乳剂或软膏 (注意神经毒性)、10%~25%苯甲酸苄酯洗剂或乳剂,以上药物,按说明书或遵医嘱治疗;②扑灭司林霜外用;③40%硫代硫酸钠溶液和4%稀盐酸溶液先涂前者2次,待干后再涂后者2次,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3~4天;④10%克罗米通乳剂或搽剂每日早晚各涂1次,连用3天。
    7、怎样预防和治疗脓疱疮?
    脓疱疮是一种化脓性皮肤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皮肤发生红斑、水疮,迅速变为脓疱,疱易破而结成脓痂,并不断向四周扩。
    防治:可服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中医简易方可用大黄研末,加菜油调搽;还可用鲜马齿苋适量,洗净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
    8、怎样预防虫咬性皮炎?
    洪涝期间,昆虫生长繁殖加速,在抗洪救灾或野外作业时,易发生虫咬性皮炎。
    防治:夜间应尽量不照明,以避免招来蚊虫;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晚上睡觉或劳动期间尽量穿长衣、长裤、长统靴,或在身体暴露部位涂以防护药物;一旦被咬伤,可用2%的冰片、5%的明矾炉甘石粉洗剂,或清凉油、风油精涂擦患处,也可用皮炎平霜治疗,还可服用扑尔敏、苯海拉明、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物。
    9、怎样防治毒虫咬蜇伤?
    蜈蚣、蝎子、蜜蜂、蚊子、臭虫、金毛虫、白岭,这类毒虫咬蜇伤都是酸性的,应该用碱性液体来中和,可用稀碱水、肥皂水清洗或浸泡伤口。稀薄的氨水、碳酸氢钠溶液都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严重时可将伤口挑破,使毒血外流,然后用弱碱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洗涤伤口。鲜乳汁、大青叶、薄荷叶、鲜马齿苋等中草药捣烂后,涂伤口上,也可缓解疼痛症状。也可涂虫咬水、清凉油等外用药。
    马蜂蜇伤,马蜂毒液是碱性的,所以被马蜂蜇伤要往伤口上涂些醋,来缓解疼痛症状。
    10、怎样预防和治疗疟疾?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又称“打摆子”,主要由蚊子传播。
    初染疟疾者,急性发作的,首先感到寒冷,全身发抖,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约经20~30分钟后,突然高热,常达40~41℃,面色潮红,头痛,四肢和全身酸痛;三四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患者感到全身轻快,但很疲乏。儿童、孕妇及非疟疾流行区的人对疟原虫更易感染,抗洪救灾人员异地作业是疟疾高发人群。
    防治:消灭蚊子栖息场所,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就可以减少感染机会;晚上作业,可将身体暴露部位涂上防蚊油 (如苯二甲酸二甲酯);用药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药物为乙胺嘧啶。治疗常用药物为氯喹和伯氨喹联合用药。
    11、怎样预防和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防治:采取以灭鼠、杀虫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急性期患者传染性大,应隔离至急性症状消失为止;接触病人的人应戴口罩,口罩应每天换洗和消毒;灭螨、防螨,对有螨类活动的泥地,用1%~2%敌敌畏喷洒,也可将40%乐果乳剂或5%马拉硫磷乳剂配成l%溶液喷洒地面,铺草用1%~2%敌敌畏溶液喷洒,晒干后用。
    12、怎样预防和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
    诊断依据:夏秋季为乙脑流行季节,病人有蚊虫叮咬史;临床特点是突然起病、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等。
    防治: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灭蚊与防蚊;预防接种,按时打预防针。疑似患者,应送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
    13、怎样预防和治疗鼠疫
    鼠疫是一种病情极为凶险的传染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的潜伏期2~7天,发病急,病情凶险,传染性强,如果得不到适当治疗病死率极高。
    防治:灭鼠、灭蚤、搞好环境卫生,做好个人防护;疑似病人应隔离。接触者要检疫9~l2天。发病后1天内治疗疗效很好,治疗过晚后果极差。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疗效佳,备用药为磺胺类。要特别注意保护心脏和抗休克、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
策划、组稿:李权林 刘敏徐静东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6-07-19/19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