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图文:农民工杜文达:矢志不悔的“飞碟狂人”


图文:农民工杜文达:矢志不悔的“飞碟狂人”    农村新报讯 飞碟这个梦幻般的名字,它的神秘莫测曾让多少人魂牵梦萦。不过,现在它又成了梦幻与现实的交响曲,这位交响曲的演奏者就是安徽的一个普通农民杜文达。2004年他带着自制的飞碟首次参加珠海航展,惊艳全场,被冠以“中国民间制造飞碟的第一人”称号。40年来,他一直在追逐他的“飞碟”梦。

    农家孩子有个“飞碟梦”

    1966年,杜文达出生于安徽宿州市萧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因为爷爷是地主,家庭成分不好,为了让人高看一眼,杜文达学习非常用功,村里人都说他“书读得非常好”。10岁时,杜文达看到一本《科幻》杂志,从此在心里埋下了关于飞碟的梦想。
    虽然成绩很好,可杜文达读到初三还是辍学了。“家里面的条件不允许,要为家里挣工分。”于是,怀揣“飞碟梦”的杜文达,辍学后只得一边干活一边学习有关飞碟的科学知识。
    之后,他种过田,开过货车,下过煤矿,做过机械工,开过小公司,但他的“飞碟梦”一直装在心里,从没有忘记技术知识储备和资金储备。他开装潢公司,搞小发明,都是为了自己心中那个“飞碟梦”。
    “1996年卖了一个专利,也是为做飞碟准备的。包括我现在和其他公司谈合作,筹集的资金,也是为飞碟搞的。”杜文达信念非常坚定。
    真正付诸行动,是2003年9月。这一年,他从装潢公司走出来,专注研制起飞碟。由于买不起航空材料,又没有先进的模具和设备,飞碟都靠工人手工焊接。

    2004年5月11日正式成立了研究所,自任所长。

    在别人看来,杜文达是在“瞎搞”、“不务正业”。从2002年至今,他已经投入了70多万元在飞碟研制上。他掏空了所有积蓄,连孩子上学的钱都是四处借债。
    “我的家人都是支持我的,我的朋友,有一部分不理解,至于社会上不理解的人就太多了,但不能因为他们不理解,我们就不去做,或者跟他们一个一个的解释,我也没有这个必要。我知道这个事情是不是能做成,我还是有把握的。”
    杜文达很实际,从小航模到大的去做。“原来国外的飞机,嫌做的大了,由于电子产品以及其他的很多配套设施都跟不上,才用真人去试。我考虑安全性,同时本身的研发资金有限,在资金很少的情况下,要制造这个技术数据和参数,需要从最小的做起。”
    第一台飞碟组装,高2.37米,直径5.15米,上中下三层。第一个“飞碟飞行员”是一位驾驶技术出众的司机。随着一阵马达的轰鸣,飞碟在输出功率高达36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驱动下,不停地在原地颤抖。无论发动机怎样轰鸣,“飞碟”三只“脚”总不能完全离地。16个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叶片断裂了一片。
    第一次飞行试验失败后的两年里,杜文达又造了两台飞碟。他幻想有一天“碟形飞行器”可以用于军事或者民航领域,或者用来做旅游观光、日常出行时低空飞行的交通工具。

    “飞碟”惊艳亮相航展

    2004年,带飞碟首次参加珠海航展,就让杜文达成为了焦点。
    在航展2号展馆,杜文达制造的“飞碟”吸引了众多老外的关注。一位男子正解释“飞碟”原理,用遥控器向老外展示。
    据他介绍,“飞碟”是一种多功能的载人交通工具,能升空能潜水。堵车的时候“飞碟”可以随时升空,落地时像一片树叶,非常安全。
    杜文达表示,自己制造的“飞碟”模型早在2002年就已经飞起来了,参加此次航展的是二代飞碟,三代飞碟又做了多项改进,直径分5米和7米两种,最大载荷可以达到320公斤,可以同时搭乘三个人,控制半径可以达到400米。肯定能飞起来。
    “我们已经用牛羊等动物进行了试验,飞碟能安全升空,也能安全降落”,杜文达说,自己曾经亲自乘坐飞碟飞上了天,不过在落地时控制装置还不是很成熟,最终他还受了点轻伤。
    很多参观者都对他的项目非常感兴趣。杜文达说,他还收到一名美籍华人的电话,表示对飞碟研究项目非常感兴趣。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参数 数据 橡胶 处理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 支招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