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农民工杜文达:矢志不悔的“飞碟狂人” 农村新报讯 飞碟这个梦幻般的名字,它的神秘莫测曾让多少人魂牵梦萦。不过,现在它又成了梦幻与现实的交响曲,这位交响曲的演奏者就是安徽的一个普通农民杜文达。2004年他带着自制的飞碟首次参加珠海航展,惊艳全场,被冠以“中国民间制造飞碟的第一人”称号。40年来,他一直在追逐他的“飞碟”梦。
农家孩子有个“飞碟梦”
1966年,杜文达出生于安徽宿州市萧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因为爷爷是地主,家庭成分不好,为了让人高看一眼,杜文达学习非常用功,村里人都说他“书读得非常好”。10岁时,杜文达看到一本《科幻》杂志,从此在心里埋下了关于飞碟的梦想。 虽然成绩很好,可杜文达读到初三还是辍学了。“家里面的条件不允许,要为家里挣工分。”于是,怀揣“飞碟梦”的杜文达,辍学后只得一边干活一边学习有关飞碟的科学知识。 之后,他种过田,开过货车,下过煤矿,做过机械工,开过小公司,但他的“飞碟梦”一直装在心里,从没有忘记技术知识储备和资金储备。他开装潢公司,搞小发明,都是为了自己心中那个“飞碟梦”。 “1996年卖了一个专利,也是为做飞碟准备的。包括我现在和其他公司谈合作,筹集的资金,也是为飞碟搞的。”杜文达信念非常坚定。 真正付诸行动,是2003年9月。这一年,他从装潢公司走出来,专注研制起飞碟。由于买不起航空材料,又没有先进的模具和设备,飞碟都靠工人手工焊接。
2004年5月11日正式成立了研究所,自任所长。
在别人看来,杜文达是在“瞎搞”、“不务正业”。从2002年至今,他已经投入了70多万元在飞碟研制上。他掏空了所有积蓄,连孩子上学的钱都是四处借债。 “我的家人都是支持我的,我的朋友,有一部分不理解,至于社会上不理解的人就太多了,但不能因为他们不理解,我们就不去做,或者跟他们一个一个的解释,我也没有这个必要。我知道这个事情是不是能做成,我还是有把握的。” 杜文达很实际,从小航模到大的去做。“原来国外的飞机,嫌做的大了,由于电子产品以及其他的很多配套设施都跟不上,才用真人去试。我考虑安全性,同时本身的研发资金有限,在资金很少的情况下,要制造这个技术数据和参数,需要从最小的做起。” 第一台飞碟组装,高2.37米,直径5.15米,上中下三层。第一个“飞碟飞行员”是一位驾驶技术出众的司机。随着一阵马达的轰鸣,飞碟在输出功率高达36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驱动下,不停地在原地颤抖。无论发动机怎样轰鸣,“飞碟”三只“脚”总不能完全离地。16个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叶片断裂了一片。 第一次飞行试验失败后的两年里,杜文达又造了两台飞碟。他幻想有一天“碟形飞行器”可以用于军事或者民航领域,或者用来做旅游观光、日常出行时低空飞行的交通工具。
“飞碟”惊艳亮相航展
2004年,带飞碟首次参加珠海航展,就让杜文达成为了焦点。 在航展2号展馆,杜文达制造的“飞碟”吸引了众多老外的关注。一位男子正解释“飞碟”原理,用遥控器向老外展示。 据他介绍,“飞碟”是一种多功能的载人交通工具,能升空能潜水。堵车的时候“飞碟”可以随时升空,落地时像一片树叶,非常安全。 杜文达表示,自己制造的“飞碟”模型早在2002年就已经飞起来了,参加此次航展的是二代飞碟,三代飞碟又做了多项改进,直径分5米和7米两种,最大载荷可以达到320公斤,可以同时搭乘三个人,控制半径可以达到400米。肯定能飞起来。 “我们已经用牛羊等动物进行了试验,飞碟能安全升空,也能安全降落”,杜文达说,自己曾经亲自乘坐飞碟飞上了天,不过在落地时控制装置还不是很成熟,最终他还受了点轻伤。 很多参观者都对他的项目非常感兴趣。杜文达说,他还收到一名美籍华人的电话,表示对飞碟研究项目非常感兴趣。 自从2004年11月杜文达的飞碟模型参加珠海航空展后,杜文达和他的飞碟事业备受关注。杜文达称很多人对他所造的“飞碟”产生误读:“我所造的飞碟不是出没于太空的不明飞行物UFO,准确地说应该是‘碟形飞行物’,可用于军事或者民航,比如用来做旅游观光甚至日常出行时低空飞行的交通工具。它可以平稳升空、安全降落,以任意角度转向和前进,甚至还能潜水。” 2005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了中国农民杜文达的飞碟。杜文达只是一心专注在如何让飞碟飞起来,有人问他:“要真飞起来了,怎么降下来,你想过吗?”他摇摇头。开幕的那天,飞碟的发动机轰隆巨响,杜文达坐在里面操作,螺旋桨掀起了巨大的旋风,草地被旋风吹出了阵阵波浪,人们也随着波浪躲得很远。后来一阵冒烟,机器停了。杜文达当时很怕给国家丢脸。他说,当螺旋桨的速度达到一分钟一千转时,这个飞碟和他就能够浮起来,问题是他的制作工艺,在如此高速旋转的情况下,材料和工艺水平都跟不上,橡胶烧起来,机器也就停下来了。 2005年,杜文达和他的飞碟亮相央视,他激动地表示:要为国人争光! 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改进,一点一点地,走近他的梦想。之后的几年,杜文达一直努力完成心愿,寻求合作的机会。2006年,再次带着他的飞碟参加了珠海航展,2010年亮相世博会。
销声匿迹,只为梦想蓄力
2010年亮相世博会后,杜文达似乎就此“消失”了。 有媒体检索发现,他成立的萧县环宇飞碟技术研究所已经关门。一名前员工表示,“我们已经好几年没联系了,听人说他已经去了上海!” “我现在在萧县呢,在一个朋友的电动车厂里帮忙!”杜文达听说有人在打听,便直言相告,“我的那个飞碟研究所已经关门了,员工们也都自谋出路了。不过大飞碟项目一直没停过,工作室还在,只是搬到了别的地方,现在需要保密,那些员工们也是招手就能来,只是现在还没到时候!”。 “这些年,社会上反对的声音、嘲笑的比较多,先埋头苦干,想研究出来了,到时候再告诉大家。”杜文达说,自己能做出来飞碟,很多人不相信,可是跟外资谈,包括跟航空专家交流的时候,他们对这方面都比较感兴趣。跟老外谈的时候,他说除了做飞碟以外,还有几个小产品。可是他在和国内很多大公司谈的时候,他们根本不相信。他跟外国公司谈这个事情的时候,他们立刻就认可,杜文达说,前些年用的研发资金都是他们给的。 虽然,杜文达的飞碟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但研发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研发的需要,他又不愿意远走。“我们县很穷,支持力度有限”。因此,他象当年一样,继续为梦想蓄力。 在电动车厂的上班时间段内,杜文达没有歇着,因为他的“电能连续放电反应器”即将到样机试验阶段。“现在的电动车,最大的瓶颈就是电池的续航问题。我的这个反应器,续航能力很强。它无需充电放电,只要往反应器里添加东西,一次几分钟就能搞定,电池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七八百公里。这种设备的重量也很轻,500瓦的反应器只有20多斤。”杜文达兴奋地说,这项发明已经有好几家厂商排队跟他谈判了,希望购买。他希望这项发明的转让费是600万,目前还没和厂商谈好。 上海世博会后,虽然杜文达的报道突然没了,但他一直没闲着。这段时间里,他研发出的一套设备,让他感到非常自豪。这是一套白酒酿造的处理设备,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加快酿酒的过程,大幅提高酒的产量。“现在已经有酒厂从我这里购买了一套,8800元,效果很好。好几个老板想买断这项技术,我给出了600万的技术转让费,现在还在谈判中。”杜文达说,他同步进行的发明创造有很多个项目,比如还有污水处理、海水淡化以及海水自发电等。而他的玩具飞碟,虽然只有一款产品,但是一直都有盈利。 当初做飞碟的时候,就是想着要把研究出来的成果做成产品,后来现实情况让他觉得,先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样才能保证研发资金,不然的话保证不了。
坚信“飞碟能上天入水”
杜文达的飞碟遭到了不少专家的质疑。但杜文达表示,他相信自己的团队,他们的飞碟一定能有上天入水、自由飞翔的那一天。 杜文达说,这段时间,他正忙着联系国外的朋友,准备让他们帮忙订购一台16缸的发动机,因为他的大飞碟发动机,必须马力足够大才行。“以前我也曾考虑过自己做发动机,但是耗费的精力太大了,而且很多材料也跟不上,最终只能放弃了。” 原来总投资花了二百多万,后面一次性的投资可能要四五百万。“因为我们要按照专业搞,不是杂七杂八的凑合。” 让飞碟上天,是杜文达的心愿。 2016年的珠海航展即将举行,有人惦记起了杜文达和他的飞碟,毕竟他也是曾经的“老人”。“前几届组委会也邀请过杜文达,一直希望他能去参展,毕竟他的东西都会成为展会的亮点。但是他承诺过,“不带着能飞的飞碟,我就永远都不会去!” 杜文达说,他不需要什么名气,但需要接触更多的专业人才,跟他们交流,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改进自己的飞碟。同时也可以接受很多投资商或者是大的投资公司来合作。 其实,之前就有很多客户跟杜文达定飞碟,但杜文达一一拒绝了。“从2004年年底,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给他们,因为安全性能不好,我们也不敢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