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像当家过日子一样抓好精准扶贫


像当家过日子一样抓好精准扶贫    农村新报讯 十堰市郧阳区委副书记 董飞

    十堰市郧阳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国家限制开发功能区,集“老、少、边、贫、库”于一身,脱贫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郧阳区坚持把推进扶贫攻坚当 “家务”,把促进脱贫致富当 “家事”,抓住机遇、整合力量推进精准扶贫,大打精准扶贫攻坚战役。一、摸清“家底”,把办法拿出来
    把摸清贫困底数、找准贫困原因、想好脱贫办法,作为抓好扶贫的基础性工作,坚持做到“四个一”。一是坚持靶向精准,算好一本明白帐。在2013年进村入户对全区贫困基本情况进行大普查的基础上,2014年又结合建档立卡工作,认真开展贫困户调查、数据审核、签字把关、数据填写、数据录入等工作,全区扶贫攻坚情况真正由“糊涂帐”变成了“一本清”。今年,又采取 “四访进农家”、“五评严程序”、“六看识对象”等作法,对扶贫对象进行了再识别,使滴灌位置更加精准,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二是坚持指向精准,把好一个总开关。认真贯彻省、市提出的“三维”纲要和“双修”方略,逐步形成了“外学贵州、内学两竹(竹山、竹溪),在精准上下功夫;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在标准上下功夫;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在水准上下功夫”的总体思路,使 “精准扶贫+”成为统领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总开关。三是坚持方向精准,绘好一张规划图。按照“3年完成脱贫、2年巩固提高”的要求,在做好去年实施的12个重点村煞尾工作的同时,启动实施21个重点贫困村和老区重点村建设,详细制定了重点村村级参与式扶贫规划和脱贫方案,分解落实逐年脱贫任务,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四是坚持导向精准,用好一个指挥棒。按照精准扶贫考核办法直接到基层一线的相关要求,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实行双百分考核,增加了精准扶贫的考核权重。二、倾注“家当”,把力量聚起来
    牢固树立大扶贫理念,一切问题都为精准扶贫让路,形成行业、专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一是抓结对帮扶,结上 “一门亲”。将精准扶贫作为全区第一民生工程实施,大力开展 “四双帮扶”行动,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时间节点,以2018年全部脱贫为任务节点,全区所有部门、党员干部均参与包保帮扶,区领导每人包3户、区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2户、其他党员干部每人包1户,一包不变,不脱贫不脱钩,让贫困户“住在深山有远亲”。二是抓资金整合,共办“一桌席”。抢抓郧阳区作为全省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县的政策机遇,采取跨部门、跨层级、跨年度整合的方式,坚持“多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大力整合财政扶贫资金和各专项资金,集中投向扶贫重点村和新农村重点片区项目建设,有效缓解了扶贫开发资金困难的问题。三是抓精神状态,憋住“一口气”。 认真践行市委提出的“干部修党性、群众修美德、社会修正气”的要求,围绕“外修生态,打造汉江绿谷;内修人文,建设五和郧阳”目标,大力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克难奋进、主动担当”的郧阳精神,引导全区干部群众形成了决战决胜的昂扬之态。三、共创“家业”,让腰包鼓起来
    区、乡镇、村三级联动,持续掀起全民创业热潮,通过产业发展促进扶贫开发,通过加快发展解决贫困问题。一是着眼富万代,发展大产业。科学实施《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精心培育专用车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农产品深加工等八大产业集群,打造了10个百亿级工业园区;依托十堰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园1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民发展木瓜、柑橘、核桃、茶叶、中药材等产业基地近100万亩;建成了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虎啸滩、九龙瀑等一批招牌景区,加快发展让更多群众从中获益。二是着眼富口袋,推动大创业。按照产业到村到户要求,根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建设专业村、创业村、实业村,引导偏远村发展适销对路的“蔬果畜药茶”等特色产业,近郊村发展蔬菜产业和旅游产业,城中村农民上楼房、进工厂,入股份、干实体等,把“米袋子”、“果盘子”、“菜园子”变成“钱袋子”,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着眼富脑袋,开展大培训。由涉农部门牵头,依托区、乡农业服务中心和村组科技示范户,送技上门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加强自主创业培训,支持具备条件的青年农民开网店、做微商,引导条件成熟的能人大户转型创业当“小老板”,促进中介组织和流通大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并采取政府贴息贷款等实质性帮扶措施。四、办好“家事”,让日子好起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农产品加工企业 结对帮扶 专项资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