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无人机,智能植保“先锋”


无人机,智能植保“先锋”    农村新报讯 记者肖敏 通讯员金书男 实习生陈铜 靳雨舟

编者按:
    传统农业,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可当农业“邂逅”物联网后,结果却是另一番景象。
    瓜果蔬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保持精确的浓度?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实行按需供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被“模糊”处理的问题,都有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农民只需按个开关,就能种好地。
    即时查询、信息警告、实时监测、远程控制……这些,是物联网为农业带来的又一次技术革命。
    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过在农业生产领域,物联网强大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在不久的将来,农业生产将会跨入物联网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即日起,《农村新报》推出“农业领域那些‘高精尖’”系列报道,带你感受这些农业“尖板眼”的赫赫神威。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植保无人机必将颠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6日,洛克希德(武汉)无人机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CE0何正泽一脸笃定。
    当亚马逊寻思如何借助无人机送快递时,何正泽和他的几位合伙人“埋头”农业领域,专门为农作物实行植保飞防,用大数据为农作物绘制“处方图”。
    如今,何正泽正在探索组建无人机飞防队联盟,成立200支“飞防队”,让更多的农民不再为打农药烦恼,轻轻松松就能种好田。
    组建团队深耕农业“蓝海”
    何正泽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在部队当过兵,在政府任过职,后来下海创业。在他内心,一直有着深深的农业情结。
    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故事,深深触动了何正泽。当时,有一位来自美国的韩丁博士,一个人耕种几千亩的农庄,但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国传授先进农业知识。“美国农民不买农药,也不打农药,全部交给农业服务公司打理。”何正泽说,这些年来,中国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他就是要努力让中国农民实现这个梦想。
    这些年,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农业科技也在不断进步,何正泽觉得,是时候进军农业领域了。
    很快,共有的农业情结,把何正泽和另外四位合伙人系在了一起。此前,他们大都有着自己的事业,其中负责无人机通讯研究的高级工程师汪克珍,已经年过七旬。
    无人机最早被应用于军事领域,除航拍外,无人机在农业、测绘、应急救灾等民用领域应用正得到拓展。“随着植保无人机的推广,未来湖北将有4000亿元的大市场,而现在,湖北地区植保无人机市场仅为20亿元左右,这里面的空间非常大。”何正泽估计。
    “如今,农业生产耕、播、收环节已经实现机械化,唯有植保防治仍然是传统人工、半机械化作业。”何正泽说,与传统喷洒方式相比,植保无人机喷洒的效率是人工的20到30倍,且飞行速度快,高浓度喷洒,节水节农药,防治效果好。
    随着人力成本攀升、农作物病虫害多发、作业精细化要求提高、施药安全意识加强,农业生产者开始关注农用无人机。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并首次明确要“加强农业航空建设”。
    为农作物绘制“处方图”
    对于无人机的研发,何正泽格外谨慎。
    早在2012年,他就组建核心团队,启动无人机项目,洛克希德公司却在两年后才正式注册。两年的时间,技术团队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完成了技术积累,申请了七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别小瞧这个药箱,研发费用就花了120万元。”洛克希德公司营销总监孙巍告诉记者,无人机作业时,箱内药水来回晃动会影响飞机的稳定性,容易产生漏喷现象。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公司技术专家反复试验了无数次。最后,在药箱里植入网格状的挡板,从而减缓药水晃动,难题迎刃而解。
    2013年,在江陵县测试飞机实用性。一位60多岁的赤膊老汉,蹬着三轮车在路边看得入迷,无人机测试结束后,老汉对何正泽说,“你还有个问题,停下来后喷头还在滴药”。在技术人员眼里,作业结束后,因为药水在管道回流,滴几滴出来很正常。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农业生产 田间地头 传统农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