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隆隆,耕响“晨风”品牌 农村新报讯 记者徐思弘
“安心打工去赚钱,晨风农机代种田。”在安陆县李店镇周边,无论是在外打工的农民,还是在家的种粮户,几乎都离不开安陆市晨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服务队。
从一台推土机“起家”,晨风农机通过探索水稻旱直播、流转冬闲田,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打响了“晨风”品牌。
“旱包子”乡镇引来农机
1991年,在乡镇水管站工作的肖明庆发现商机:他所工作的李店镇是一个典型的“旱包子”乡镇,农闲时,政府组织劳力、机械大兴秋冬农田水利。“自己能不能买回推土机去作业呢?”他的想法得到水管站负责人的支持。
1995年,肖明庆从信用社贷款7万元,亲戚朋友送来3万元借给他,筹资10万元购回了第一台推土机。
为了掌握推土机的性能,肖明庆就把推土机零件拆了又装,装了又拆,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推土机手。之后,他又分批购回3台推土机、2台挖掘机,业务量逐年增加。除了本市乡镇外,业务还扩展到安陆周边的应城、汉川、孝昌等地。
2009年春节期间,茶堰村农机大户黄永洲向他诉苦,“去年,我跨省收割,碰着大单吃不了,小单又太散,浪费不少油,还耽搁时间。‘单打独斗’蛮吃亏,安全、生活、维修、竞争都是问题。”
“为什么不把农机手组织起来,抱团作业呢!”当年春,肖明庆便网罗全镇103名农机大户,决定“搭伙求财”,成立安陆市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取名叫“晨风农机专业合作社”。
服务兴社,探索水稻“旱直播”
2010年起,全省开始推广集中育秧、机械插秧,当时在安陆这还是新鲜事,晨风合作社决定“先吃螃蟹”。
为了在种粮户中推广这项新型技术,合作社在杨棚村建起“试验田”:为22户农民免费提供“广两优香66”优质稻种子,实验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当年取得成功。第二年,全镇机械插秧面积便达到2250亩。
紧接着,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李店镇部分“旱包子”村庄连年干旱,插秧机便没了“用武之地”。合作社支持严成少、秦顺清等核心社员不断探索水稻旱播、旱机直播。
一边实践、一边推广。旱播的方式在当地广受欢迎。1台手扶式旋耕条播机1天可播种30~50亩,效率更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达到了通风采光、抗病虫害、抗倒伏等明显的效果,经测产对比,亩产达到1100斤以上。
盘活冬闲田,流转土地强实力
“春夏两季是农机活跃季,一到秋冬时节则‘吃不饱’。”社员们还发现:在服务的不少乡镇,秋冬两季的闲田遍地。
机闲田也闲。社员代表经过调查和商讨决定,将秋冬闲置田进行季节性流转。
2012年,晨风合作社在李店镇紫石、杨棚、大棚、茶堰、严祠等村流转土地面积1.1万余亩,种植油菜、小麦。
“我们还对农户承诺:来年中稻插秧时,有农机上门免费提供相应田块的耕整服务。”肖明庆笑言:“盘活一块冬闲田,可谓赢了合作社、农机、农户三方。”
经过两年探索,合作社的流转经验逐步成熟。这时,有人提出规模成片流转,再由社员承包的想法。
“合作社保底,社员经营、社员受益。”肖明庆等社员代表一致拍板。“尽量让利给社员,才能团结合作,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合作社常年流转土地面积达到5400余亩。
“网格”管理,增强发展后劲
现在,晨风合作社内共有股东226个、大中型农业机械132台套。如何做好统筹管理,既要避免资源浪费和农机市场无序竞争,又要实现多方利润最大化,让社员管理层颇费了一番心思。
社员代表严成少介绍,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社员意愿,合作社下设五个工作队:机收作业队、机插作业队、机耕作业队、平整作业队、机防作业队,分别由5名社员负责。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统一收费标准,合理调配农机作业。“尽量不让一台机器闲置,不让一位农机手下岗。”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5-07-30/190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