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让农村客运企业“开得起”——全省“村村通客车”软环境建设观察 农村新报讯 图为:襄州:总有客车进村来
图为:利川:”电招客车“新模式
图为:老河口:冷线也有客车开
路通了,车动了,老百姓乐了。
实现“村村通客车”,除了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外,与之相配套的“软环境”也非常重要。
“‘村村通客车’成败的关键是资金和建立运管长效机制。”湖北省交通厅厅长尤习贵一语中的。今年,我省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共建等方式,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采取吸纳民营资本和社会投入的办法,筹措引导资金27.5亿元,推动“村村通客车”工程。
其中,部分资金用于帮扶农村客运企业,确保其少亏本、不亏本、开得起,从而推动“村村通客车”更长久。
电话预约,“专车”服务农民不亏钱
5月17日上午9点,在谷城县冷集镇彭家河村的电租电约招牌下,3名村民按照招牌上的号码拨通了客运司机王师傅的电话。10多分钟后,一辆客运面包车驶到了招牌前,几经交涉后,面包车载着这3人离开了。 “为了让近万农民都能坐上村村通客车,我们在11个山区设置农村客车电租电约招牌。”冷集镇分管“村村通客车”工程项目的副镇长曾韶兵这样解释。 据了解,为保证客运行程的准时、诚信、价格合理,该镇对所有客运司机进行了培训并与客运司机签订了协议,将营运价格、等待时间和优质服务规范等都纳入其中,制定了奖惩办法,并在电租电约招牌上公布了司机的电租、电约电话和政府举报电话。 “有了农村客车电租电约站点,我们就不再为坐不上车发愁了,也不为山货运不出担心了。前晚10点多钟,我的朋友饭后想出去,我试着给王师傅拨了电话,没想到10多分钟就到了。”在电租电约招牌下,王大伯不住地夸赞“村村通客车”的好处。
在谷城、襄州、远安等地,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引导客运企业客运企业也因地制宜,对不适合开行定期班线的村落,采取预约、电话叫车等方式,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如此一来,不仅农民享受到了“专车”服务,客运班车也避免了“放空”,一举两得。
在鄂北襄州,“村村通客车”作为一号民生工程,该区筹集资金1.4亿元,在387个行政村中推进农村客运全覆盖。为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步微心愿,该区还建设了便捷高效、通村达户的“微交通”,让全区60万农民坐上了舒心车。
襄州通过运行“微出租”,针对石桥镇周洼、柳堰等3个镇8个留守人口非常稀少、开通公交暂不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投入7台机动客车,在这些村设置招呼站,公示预约乘车电话,采取电招出租方式开通客车。
今年,咸安区交通局做过调研,全区主要负责经营的有两家企业,涉及80条农村公交线路,其中20多条是处于亏损状态。该区通过重新设计、优化路线,减少亏损,如对客流量较大的村庄,实行一个小时一趟,相对客流较小或偏远的村落,拉开时间差,实行一天或两三天一趟。“站台上留有司机的电话,如果有紧急事情要外出,可以提前预约。”
长配短、热配冷,调动企业积极性
有些地稀人少,绕一个大圈,接不到两三个客人。像这样的冷僻客运线路,怎么办?
考虑到一些偏远村由于运行线路长、客源少,企业经营者无积极性,当阳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意见》,具体落实农村客运在购车、保险、亏损、动态监控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对新增的农村客运一次性给予1万元奖励和1000元动态监管补助,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开得起。
在我省不少地区,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客运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采取长线配合短线、热线配合冷线的搭配方式,从而提升运营企业的积虽然身处“冷线”地区,但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树湾的王婆婆从来不担心坐不上客车。13日一大早,王婆婆走了不到10分钟的山路,便来到村口公路边候车亭。她是来等她12岁的孙子从镇上学校周末放学回家。明天就是周末,孙子周五将独自一个人将先从芳畈镇搭乘大中巴到滚河村接驳点,再换成小面的,不到20分钟就可以到家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5-06-06/189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