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图文:让农村客运企业“开得起”

零零社区网友  2015-06-06  互联网

图文:让农村客运企业“开得起”——全省“村村通客车”软环境建设观察    农村新报讯 图为:襄州:总有客车进村来
    图为:利川:”电招客车“新模式
    图为:老河口:冷线也有客车开

    路通了,车动了,老百姓乐了。
    实现“村村通客车”,除了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外,与之相配套的“软环境”也非常重要。
    “‘村村通客车’成败的关键是资金和建立运管长效机制。”湖北省交通厅厅长尤习贵一语中的。今年,我省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共建等方式,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采取吸纳民营资本和社会投入的办法,筹措引导资金27.5亿元,推动“村村通客车”工程。
    其中,部分资金用于帮扶农村客运企业,确保其少亏本、不亏本、开得起,从而推动“村村通客车”更长久。

    电话预约,“专车”服务农民不亏钱

    5月17日上午9点,在谷城县冷集镇彭家河村的电租电约招牌下,3名村民按照招牌上的号码拨通了客运司机王师傅的电话。10多分钟后,一辆客运面包车驶到了招牌前,几经交涉后,面包车载着这3人离开了。 “为了让近万农民都能坐上村村通客车,我们在11个山区设置农村客车电租电约招牌。”冷集镇分管“村村通客车”工程项目的副镇长曾韶兵这样解释。 据了解,为保证客运行程的准时、诚信、价格合理,该镇对所有客运司机进行了培训并与客运司机签订了协议,将营运价格、等待时间和优质服务规范等都纳入其中,制定了奖惩办法,并在电租电约招牌上公布了司机的电租、电约电话和政府举报电话。 “有了农村客车电租电约站点,我们就不再为坐不上车发愁了,也不为山货运不出担心了。前晚10点多钟,我的朋友饭后想出去,我试着给王师傅拨了电话,没想到10多分钟就到了。”在电租电约招牌下,王大伯不住地夸赞“村村通客车”的好处。
    在谷城、襄州、远安等地,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引导客运企业客运企业也因地制宜,对不适合开行定期班线的村落,采取预约、电话叫车等方式,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如此一来,不仅农民享受到了“专车”服务,客运班车也避免了“放空”,一举两得。
    在鄂北襄州,“村村通客车”作为一号民生工程,该区筹集资金1.4亿元,在387个行政村中推进农村客运全覆盖。为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步微心愿,该区还建设了便捷高效、通村达户的“微交通”,让全区60万农民坐上了舒心车。
    襄州通过运行“微出租”,针对石桥镇周洼、柳堰等3个镇8个留守人口非常稀少、开通公交暂不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投入7台机动客车,在这些村设置招呼站,公示预约乘车电话,采取电招出租方式开通客车。
    今年,咸安区交通局做过调研,全区主要负责经营的有两家企业,涉及80条农村公交线路,其中20多条是处于亏损状态。该区通过重新设计、优化路线,减少亏损,如对客流量较大的村庄,实行一个小时一趟,相对客流较小或偏远的村落,拉开时间差,实行一天或两三天一趟。“站台上留有司机的电话,如果有紧急事情要外出,可以提前预约。”

    长配短、热配冷,调动企业积极性

    有些地稀人少,绕一个大圈,接不到两三个客人。像这样的冷僻客运线路,怎么办?
    考虑到一些偏远村由于运行线路长、客源少,企业经营者无积极性,当阳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意见》,具体落实农村客运在购车、保险、亏损、动态监控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对新增的农村客运一次性给予1万元奖励和1000元动态监管补助,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开得起。
    在我省不少地区,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客运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采取长线配合短线、热线配合冷线的搭配方式,从而提升运营企业的积虽然身处“冷线”地区,但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树湾的王婆婆从来不担心坐不上客车。13日一大早,王婆婆走了不到10分钟的山路,便来到村口公路边候车亭。她是来等她12岁的孙子从镇上学校周末放学回家。明天就是周末,孙子周五将独自一个人将先从芳畈镇搭乘大中巴到滚河村接驳点,再换成小面的,不到20分钟就可以到家了。
    过去,地处芳畈镇最东边的悟峰片老百姓出趟门到芳畈集镇去赶个集,要么步行小半天走到镇上去,要么边走边等,碰到顺风车赶个集那叫幸运,要是没有过路车,来回这样走走停停,一整天的功夫就耽误了。
    “在白果树湾、大悟山、滚河、严冲、胜利、新建设立6个农村班线对接点,面的车负责把乘客接送至对接点或者芳畈镇区,然后统一换乘中巴车,将乘客送至镇区或县城。乘客从县城返回时,可乘坐中巴车至各对接点,再换乘面的车接送到家。同时安排1到3辆面的车进行对接,调度中巴车做好衔接,确保了乘客换乘及时、便捷。”该县交通局局长刘海华介绍。
    这也是为了解决山区乡村道路通行等级质量差、人流量过于分散等因素的主要措施。
    为了稳住农村客运市场,该县还借助民营客运企业,采取主干线中巴车与支线面的车相结合,实行干线带动支线,使得偏远农村客流向主干线集中,各村湾客流向乡镇集中,边远乡镇客流向中心镇集中,中心镇客流向县城集中,积极引导构筑农村客运线路的“横向网”和“纵向网”,提高农村客运车的通达深入和覆盖率。
    此外,该县农村客车发展实行 “政府引导、公司经营、属地管理、行业审批”的山区农村客运模式,以现有7家客运公司为载体,进一步整合现有农村客运线路存量,按照现行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及各客运公司辐射范围、区域运营特点,明确各公司“粘片”覆盖乡镇范围区域。同时,乡镇政府全力支持客运公司经营,与客运公司搞好衔接和协商,确定客运公司在本乡镇的经营模式,通过规模经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运营积极性。

    资金扶持,农村客运企业“乐开颜”

    “车是通了,但能不能长久,我们还是有些担心。”虽然客车通到了村头,村民们都是喜笑颜开,但不少村民内心也在敲鼓。
    “村子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儿童,客车坐一趟2块钱,一天也拉不了几个人,跑一趟还不够油钱。”不仅村民担心,运输企业也心里犯嘀咕。
    在老河口市,承担该市通村客车运营的顺通运业公司总经理田维国算了一笔账:一辆车司机的工资、乘客安全险和油钱一月的成本为9000元左右,而每车平均月收入为3000元左右,一辆车一个月就亏损近6000元。“即便算上国家的燃油补贴,公司也采取了长短线搭配的方法安排运力,测算下来运营仍是亏损。”
    怎么办?公用事业的亏损,绝不能转嫁到企业头上。企业都是市场主体,亏本的事情不可能长期坚持下去。
    目前,通过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弥补企业亏损,这已经是我省各级政府的共识。在襄州、老河口、远安、当阳等地,都已经陆续出台方案落实资金保障,确保农村客运企业“开得起”。
    老河口市交通局局长王山宏介绍,该市引入PPP模式,政府和企业签订合同,政府建立农村客运发展专项资金,对企业油料费、人员工资、折旧、各种保险、维修等正常亏损进行补贴,在每年年初、年中分别给企业预拨40万元,以维护企业正常运转;年底按照政府制订的农村客运营运服务考核标准对企业进行考核,确定回报率,最终达到政府和民间资本共同购买社会公共服务。“我们的原则是政府补贴先让企业吃上定心丸,而企业通过提高服务,吸引客源挣利润。”王山宏强调。
    如何做到“补贴减亏”,资金是关键。在远安,该县突破难点,广辟十条融资渠道,通过以财政投资为主、部门对上争取、项目资金整合、镇村积极自筹、市场合作共赢、全社会齐抓共建的办法筹集村村通建设资金5000余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各村的经济顾问捐助3至10万元,各村挂点第一书记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倾力协助。
    “同时,要培育好市场,让客车成为老百姓出行的首选。”在襄阳、宜昌多个县市,当地政府、交通部门负责人表示,希望能够通过做大市场来减少企业的运营亏损。在枝江、远安等地也看到,通过出让候车站点广告牌经营权,多地回收了候车站点建设资金。
    远安县利用市场化运作,各村候车亭釆取村与广告公司合作共建的方式,每个3万元,广告公司与村委会按2:1比例共同投资,广告公司负责建设、管理,享有十年广告经营权。
    策划:石斌 组稿:邱济民 肖敏 高斌 黄河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5-06-06/189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