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选育玉米杂交种、利用杂种优势并非像马配驴那么简单。伊斯特、沙尔验证,要想玉米杂交种获得理想的杂种优势,其父系(父本)与母系(母本)双亲本必须是遗传物质稳定、植物学性状一致的自交系。而选择一个自交系需4~6代,对我国北方一年一季玉米生产区来说,那就要4~6年时间,这样以年作为周期的玉米杂交种研究,选定一个品种,从杂交、选择、评比、审定,直至应用大田生产,至少需7~8年或更长时间。
从2005年3月审定第一个玉米杂交种——天泰10号始,至2011年4月,短短6年间,天泰种业却审定了10个天泰系列玉米杂交种、1个马铃薯品种,这不能不让人惊叹!天泰种业靠的什么?董事长李勇和只用了9个字回答了笔者:靠的是科技创新驱动。
解码之二
县公司?有限公司?育繁推一体化
天泰种业跨越式发展,看似突然,实际上是一种必然。
早在1989年,李勇和出任山东省平邑县种子站站长和平邑县良种公司经理时,就着手进行选育玉米杂交种。那一年,他带着妻子到北京引入玉米种质资源,整整8天时间里,除了拜访育种科研机构就是拜访育种老专家,奔波劳碌,不辞辛苦。为了节省经费,住在防空洞改造的小旅馆,妻子原指望跟他到北京看看故宫、颐和园……谁想到什么光景也没看到,而返家时夫妻俩各背了一口袋“玉米棒子”。
天泰种业的种子研发是从玉米育种开始的。在种子研发之初,李勇和和他的研发团队认为,在种子产业中,杂交玉米种子是一种具有天然性和再生性永续利用的资源,年年用种,就可年年制种,年年销售。在此基础上,他们确立了玉米育种的大市场思想。整个研发团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玉米是世界的大作物,玉米种子的消费量令人称奇,贸易量也十分庞大。玉米育种不仅是育种家或企业的事,而且是关系着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大事。因此,在谋划玉米育种时,要打破原来眼睛只盯着局部的意识,把整个市场的发展变化统一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使种子研发适应市场需求和引导市场需求,站在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高度,以科学和求索的态度,对市场需求进行客观认识和科学预测;承担起种业研发的历史重托,为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和现代种业的振兴,培育出市场需要而具有竞争力的新品种。
种质资源的匮乏一直制约着玉米新品种的研发。如何才能征集到更多的种质资源呢?据资料显示,在世界玉米王国里,有250多个种族,可谓庞大繁多,可在我国得到大量应用的只有三四个。20世纪的70年代和80年代,我国利用引进的资源和材料,选育出了一批自交系。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消化与合理利用了国外的优良种质资源创造出一批材料,这些自交系和材料的应用,对我国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总的来看,遗传材料狭窄和种质资源匮乏的问题仍然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就给种质资源的征集带来很大的困难。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几十年的摸爬滚打,李勇和最大的收获就是在种业界结交了一批朋友,并以忠厚实在的形象印在了朋友们的心中。经朋友牵线,公司聘请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作物所专家来指导。没几年,不仅选择出玉米自交系及玉米自交系的高代系600余份,而且培养了公司育种骨干人才20多个。凭着对种子事业的执着追求,近5年间,天泰人先后拜访了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吉林等省的玉米育种专家100多人,征集育种材料2000多份。
为了从征集到的材料中选育自交系,天泰人从创新措施和创新材料上做起了文章。因为他们明白,决定玉米生产水平的核心要素是品种,好的品种是提高实际产量的重要载体。要想选育出好的品种,就必须创新措施和材料。创新措施说到底就是在育种理论、育种方法、育种材料、育种技术和相应分析手段上进行创新。创新材料就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快速改良种质材料。天泰人以引进的美国、南美和欧洲的优异新种质为主要基础材料,对我国当前骨干自交系进行了遗传改良,选育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型独特的育种材料;这些材料遗传背景广泛,抗病、抗倒性好,与当前常用自交系的血缘关系远,具有较高的配合力,其中稳定自交系600多份,其余各类种质材料1000多份。这些优异自交系的选育成功,为天泰种业玉米新品种的研发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材料。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9-10/189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