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齐心合力大搬迁


  本报记者 王景山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另一移民大市——湖北省十堰市,此次移民18.1万人,其中丹江口市最多,为10万人。

  8月29日,记者赶到有“中国水都”之称的丹江口市,登大坝、赴库区,倾听移民对国家的大爱,感受移民干部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丹江口市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腹地,是中线工程调水源头和丹江口大坝加高所在地。站在宏伟大坝上,眼前库区烟波浩渺,被移民们称做“北京人的一湖清水”。

  丹江口市移民局和大坝工程负责人介绍,此次动迁10万移民中,外迁安置4.6万人,市内安置5.4万人。移民人数多,加上新老移民交织、新老政策差异和移民工作的紧迫性,给该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四年任务两年完成,三年彻底扫尾”的移民迁安工作目标,把移民工作当作“天大的事”来抓,以及“三心”(热心、爱心、责任心)和“三优”(优越、优先、优厚)的要求下,丹江口全市动员,精心组织40多名市级领导联系库区乡镇,从全市119个市直单位和非移民乡镇抽调5000余名干部驻村包户,成立了203个移民党员小分队。

  自2009年8月20日首批移民开始外迁,至2010年11月28日,全市先后组织搬迁68批次9119户、4.6万人,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完成了高强度、大规模的移民外迁,展现了新时期移民干部顾全大局、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坚忍不拔、克难攻坚的担当精神,团结合力、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重建家园的创业精神,以人为本、和谐搬迁的服务精神。

  移民干群在库区恶劣的交通环境中肩挑背扛,累计转运、装载货物12000方,转运里程10万余公里,做到人不掉皮,车不掉漆,货不遗失。累计动用客、货车及医疗救护、警车等共6082车次,采用专门措施护送老弱病残孕移民3685名,累计行驶557万公里,不伤、不亡、不掉一人,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截至2011年12月20日,基本完成12个库区乡镇农村移民11042户、41701人的搬迁安置任务。

  2012年是移民内安各项扫尾工作年。至记者采访时,该市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都已完成,移民已全部搬迁入住,移民原住旧房全部拆除。6个城集镇迁复建也已基本完成,1110户移民房屋和集镇内单位建设正全力扫尾,9月10日前全面完成搬迁安置任务。

  如此繁重的10万移民大搬迁,始终浸透着5000多名移民干部的辛勤汗水,他们进村入户,常驻一线,严格落实“八包”责任制(包思想动员、包政策宣传、包身份认定、包实物指标核查、包矛盾化解、包补偿兑现、包建房协调、包土地分配),做到人到岗、责到人、包到户、定奖惩。他们与移民群众同住共吃、攀亲戚、认朋友、讲政策、干农活、解困难,让移民知晓移民政策,看到发展前景,支持国家建设,坚定移民搬迁的信心和决心。许多工作队员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累倒、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其中6名干部永远没能站起来。他们是:丹江口市均县镇党委副书记刘峙清,丹江口市六里坪镇马家岗村委会文书马里学,丹江口市均县镇怀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程时华,丹江口市水利电力物资站经营部经理、市移民内安抗旱服务队干部刘小平,丹江口市均县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谭波,丹江口市移民局六里坪移民工作站干部陈平成。

  人们不会忘记,2009年7月24日,52岁的均县镇怀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程时华累倒后再也没有醒来,临终前,他念念不忘的还是搬迁!

  丹江口市库区移民工作启动后,身患重病正在住院治疗的程时华再也躺不住了,他一次次向镇党委请缨,要求回村做移民工作。而此时他患的贲门癌已进入晚期,癌细胞扩散至全身的淋巴组织,肾功能衰竭,靠透析维持生命。他对前来看望的几位镇领导请求:“我从1976年就开始在村里当干部,现在已经33年了,村里啥情况哪户人家哪个人啥性格,我都了如指掌,让我回去搞移民工作吧!我虽然有病,但是我还能坚持。”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程时华仍在和时间赛跑,他只想为移民工作多做点儿实事。在他的感召下,怀家沟村67户269位移民顺利迁至宜城市邓林农场,然而这位村书记,却永远留在了他的工作岗位——怀家沟村。

  在该市移民最远的均县镇和关门岩水塔集中安置点,镇党委宣传委员周丽、蔡方沟村党支部书记张顺江、移民陈尚民讲述刘峙清事迹时,依然念念不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工作目标 核心 土地 精心组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