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积极运用财政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李东升 陈金玲 郭集平

  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和再分配的枢纽,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提高生产要素投入的相对水平,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效益化的目标。

  运用财政政策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财政政策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财政政策作为政府配置资源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可以在推进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通过发挥引导、促进和协调控制等作用,从而发挥积极的财政作用。

  (一)引导作用。财政政策的引向作用就是通过调整物质利益进而对个人和企业经济行为的调节来引导经济的运行。

  (二)促进作用。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总量驱动和结构优化驱动两个方面。总量驱动是指财政政策通过调控措施的实施来推动经济的适度、稳定、持续增长。结构优化促进是财政政策功能的最有效作用,财政政策可以通过预算政策和税收政策来实现这种促进作用。

  (三)协调作用。财政政策的协调作用是指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衡状态的制约和调节能力。

  现行的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缺陷,制约着财政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效应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结构调整较为乏力;投入产业结构政策不够合理完善;对企业(单位)人才激励机制有待提高;财政投资管理有待加强;政府财政职能转变不到位。

  财政支持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思考

  当前,针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财政要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区域、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实施人才开发、保护战略,强化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一)统筹城乡经济持续发展。一是增加财政对农民及城乡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力度,落实好城乡低保等各项补助政策,逐步建立保障标准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建立公务员正常的工资(津贴)增长机制。三是要加大就业投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促进解决失业人员就业问题,以就业促进增收。四是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城乡居民后顾之忧,为提高城乡居民的持续消费能力创造有利条件。五是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促进提高低收入者劳动报酬。六是继续加大对农民种田的补贴力度,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优化经济结构。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支持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强力支持低碳产业,支持循环经济建设,支持新能源的研发应用,用政策、经济等手段合理控制碳排放速度,逐步推行各县(市)区和大型企业碳排放量目标考核制度。要制定发展新兴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支持环保系统监测监控能力的建设以及对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设立县、乡两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并通过“以奖促治”的方式,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四)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大力支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使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能发挥作用。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大力支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建立科技贡献奖励机制。

  (五)着力支持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要加快科技创新,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六)强化财政精细化管理。牢固树立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增强忧患意识,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推动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加快财政应用支撑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金财”工程应用模块,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农业生产 群体 专项资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