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探索文化体制的破冰路


  新华社记者 李克瑶

  文化繁荣发展不仅改变着一个城市,更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近年来,辽宁人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渴望,不仅借助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壮大文化产业的探索和实践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艺术院团等领域处处开花,更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前行探索出一条破冰路。

  率先实践文化体制改革

  辽宁多个城市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顶住压力破冰前行,以“真转真改”为原则推进文艺院团转企改制。

  “不留壳,不借壳,不造新壳”,“营口模式”叫得响、做得实。转制前,营口市评剧团、京剧团、歌舞团三个团加在一起,年演出收入也仅有44万元;转制后,三团合一,组成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收入达到144万元。

  冲破体制、资金、观念的桎梏,辽宁省国有文艺院团不仅全面完成了转企改制,更催生了辽宁演艺集团、沈阳演艺集团、沈阳杂技集团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市场主体。

  党报进市场,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也实实在在每天发生着。经历两次大规模改版,《辽宁日报》如今已成功闯进沈阳市1000余个零售点,日均零售达2.3万余份。

  与《辽宁日报》改版同步的是辽宁中部城市群报业资源整合大幕的开启:短短一年,辽报集团先后与《营口日报》、《辽阳日报》等7市党报合作,成为其主办单位,地市党报全新改版;所属的晚报、都市报,统一更名成《辽沈晚报》地方版。

  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辽宁教育电视台三台合并,成立辽宁广播电视台,三台合一后,一次集合采编新闻、广播电视两个窗口播出,广播电视实现了实质性融合。2011年末,辽宁省实施辽宁广播电视台与沈阳广播电视台省市两级广电媒体战略合作,将参与合作的两台10个电视频道和12个广播频率整合为8个频道和8个频率。

  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辽宁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蓝皮书显示,2011年,全省新开工建设的文化项目47个,投资金额422亿元;增容扩建项目17个,投资金额15亿元。

  在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时,辽宁省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势头。辽宁省文化厅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辽宁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比上年增长33%。

  继《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振兴规划》出台后,2011年,辽宁省委宣传部与省文化厅共同起草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

  获得快速发展契机的首先是动漫产业。目前,辽宁省动漫游戏企业共有325家,2011年实现产业增加值111亿元,比上年增加近20%。

  演艺产业迅速崛起。以辽宁芭蕾舞团、辽宁演艺集团、沈阳杂技团、大连杂技团、辽宁民间艺术团等为龙头,各类文艺表演团体达到464家,2011年演出收入突破4亿元,同比增长24%。

  文化产业展示交易平台不断扩展。经过多年积累,辽宁省已形成了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沈阳)动漫电玩博览会、大连服装节、阜新玛瑙节、岫岩玉石节、锦州古玩节等节会,仅第四届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就推出投资项目280项,投融资额达300亿元。

  文化体制改革已经成为辽宁省文化发展繁荣的强大引擎。目前,辽宁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实现历史突破,全面完成了61个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体制改革促发展文化发展惠百姓

  从2007年11月4日全国首家农村书屋在辽宁海城落户,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农村百姓感受到文化体制改革构建文化体系的成果。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首届群众文化节,送文化下基层活动2600余场(次),参与活动的群文骨干和专业工作者30余万人,千万群众受益。

  人民群众释放出无穷的创造活力,直接成为文化的创造者。从“振兴之歌”群众歌咏活动,到全省蓬勃开展的“红诗红歌·唱响辽宁”群众诗歌咏诵活动,百姓演员成批站上大舞台,尽情抒发内心激情,共同歌唱伟大时代。

  “新东北风”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一大创举,也是专业工作者和群众相结合的全民文化盛典。作为文化大省,辽宁为社会提供足够数量、上乘质量的文化艺术产品,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将爱岗敬业、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价值观念,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舞台浸润到群众心里,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积累 相结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