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文化民生”的乡村答卷


  河北省邯郸市设立2000万元引导资金,引导各级财政投入1亿元支持公共文化工程,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化、品牌化发展。2011年,该市实施“欢乐乡村”农村文化工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比赛、展示为载体,精心策划了农民歌手大赛、农民太极拳大赛、农民手工艺品展、农民小品曲艺比赛、农民趣味运动会等十项活动,村、乡、县、市四级层层选拔,每项活动推出百名“乡村艺术家”,形成“以十带百、以百带千、以千带万”的链式带动,全市农村文化生活空前活跃。乡村现有文化场所利用率明显提高。

  辽宁省依托广播电视“村村通”网络,传输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实现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广东、浙江等地积极发展流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使社区和农村群众能够享受就近、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一些地区采用政府购买、补贴等方式,鼓励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到农村进行文艺演出,向基层提供优质文化服务。

  “文化民生”这张常写常新的考卷,激发着人们新的探索实践,也必将带给人们更多新的收获和惊喜。

  农民担纲基层文化的主角

  舞台上跳着现代舞蹈的漂亮“舞者”是种菜养猪的“村姑”,抑扬顿挫地唱着“那一日钱塘道上送你归,你说家有小九妹……”的是田间地头的庄稼汉,一把二胡拉得如痴如醉的是一位激情焕发的农家老伯……这是浙江农民“种文化”的喜人收获。

  2007年春天,握惯了锄头种庄稼的农民兄弟,在浙江的田野上展开了一场不寻常的“耕作”比赛——“种文化”百村赛。临安市朱村等8个村通过浙江日报等媒体向全省农民兄弟发出倡议:大家一起来“种文化”,开展文明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看看哪个村把文化活动搞得最红火、最吸引人。全省61个县的115个村参与进来,开展越剧PK、篮球打擂、舞林大会、象棋比赛、赛诗会等活动;十几万农民行动起来,学舞蹈、习书画、演越剧、唱田歌、扭秧歌、玩摄影,热情高扬。在这场红红火火的“种文化”百村赛活动中,板凳龙、渔灯舞、莲花落、剪纸、花鼓、武术等许多在民间沉淀了上百年的“文化种子”被一个个挖掘出来;一批源于农村、扎根农村、多才多艺的农村文化能人崭露头角,并且影响带动更多村的农民一起培育着新型的乡土文化幼苗。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追求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不满足于旁观和被动接受,更喜欢“能够亲身参与的活动”和“当地农民自编自演的节目”。自办文化体现了这种需求。农民参与文化从“拉进来”到“争着上”,实现了从“观众”到“演员”的角色嬗变。山东省胶州市涌现出50多个亦农亦艺的庄户剧团,忙时种地闲时排练,农民唱戏农民看,柳腔、茂腔、京剧、秧歌,常年红红火火。豫西陕县农民“文化痴人”石永波,10年来“单骑走天下”,采集农村新鲜事,自编自导大戏10多部,自组剧团走村串户为农民演出。

  农民自办文化不仅为农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活动,还为农村培育了不走的文化队伍,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

  如今,在浙江、福建农村,广袤的田园回荡着悠扬丝竹和激情锣鼓。在一个个乡间村头的露天戏台,台上,演员倾情演绎;台下,农民如痴如醉。据统计,目前浙江省有450多个常年演出的民营剧团,从业人员1.5万余名。这些属于农民自己的艺术剧团,活跃在山区、海岛、乡镇,每年演出15.8万余场,为7900多万人次的农民带去艺术享受。福建省有民间剧团800多个,从业人员近4万人,已形成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年产值超过6亿元。

  河南省宝丰县的传统马街书会,每年正月都吸引全国各地的说唱艺人到这里取经、“朝圣”、一试身手,成为各路艺人和当地老百姓共同的节日。全县有近八分之一的农村人口从事曲艺、魔术等民间艺术表演,足迹遍布全国,形成令人称奇的“宝丰文化现象”。

  千百年来,农村一直是文化的富矿,我国许多的传统艺术都来自民间,农民主要靠这些文化形式自娱自乐。民间文化中有很多和谐文化元素,比如祈福、崇善、贵和的理念就是民间文化的核心。因此,要尊重农村本土文明的价值,发挥传统文化、民间信仰、庙会节庆等在抑恶扬善、为群众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提供载体和理由方面的积极作用,延续中华优秀民间文化的根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相结合 新农村建设 种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