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文化民生”的乡村答卷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每年让18亿人次农民免费看电影;广播电视覆盖从“村村通”迈向“户户通”;农家书屋基本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向全体民众“零门槛”开放,免费服务;文化共享工程以互联网、卫星、有线电视、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鼓励农民自办文化、“种文化”,实现了由“文化送百村”到“百村出文化”的可喜变化……

  浇灌出累累硕果的,是党和政府对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深刻认识和对实现文化公平的不懈努力。

  本报记者 程天赐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间,伴随着“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文化民生”等文化发展思路的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立。10年间,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生动的文化实践,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交上了一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崭新成绩单。基层文化工作者与农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迸发,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特色文化产业方兴未艾。

  公共文化服务网覆盖乡村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惠及13亿人民的“文化民生”。农村文化的繁荣,农民文化权益的更好保障,为这份“文化民生”绘就浓墨重彩的华章!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

  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政府转变职能,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履行好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职能;落实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大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改革方针,努力向人民群众提供系统性、制度性、公平性、可持续性的公共文化服务。

  这个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在每年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都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予以部署和安排。

  2005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之后,农村文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办、国办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对新的形势下开展农村文化各项工作作出了部署。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发展公共文化的着力点: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建设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村也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0年,文化部在云南召开村级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动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向村倾斜,加强县乡公共文化机构对村文化建设的指导和服务。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城乡基层文化事业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的10年:

  “十一五”时期各级财政对文化投入大幅度增加。2006年文化方面支出685亿元,2010年达到1528亿元。国家拨付专项资金,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等重大文化惠民项目。目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全部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60.2万个基层服务点覆盖99%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现数字化,由政府补贴每村每月放映一部电影,年放映达800万场;农家书屋已经建成60万家;以数字文化便民为特征的城乡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工作全面推进。

  从2004年开始,我国各级各类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实行了免费或优惠开放制度。到2011年底,全国2952个公共图书馆、3285个文化馆、3413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在文化惠民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下,各地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创新实践成绩喜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服务水平也在技术和体制机制的创新中不断提升。

  2003年,江苏省吴江市在全国文化系统中率先探索实践“区域文化联动”,从最初3个镇的文化联动发展到覆盖全市的“十镇联动”,经费投入走市场化运作与镇政府投入相结合的路子。全市10个镇各自创作、排演一台90分钟的节目,先在本镇的文化广场演出,市文化馆再从10个镇排演的节目中抽调部分优秀的节目组成一台综合节目,到各个镇巡回演出。每年区域文化联动大型广场文艺演出活动历时3个月,每周在乡镇文化广场演出2场,实现了区域内优秀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相结合 新农村建设 种子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