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城市蓝皮书指出,中国城镇人口去年首次实现超过农村人口。今后20年内,中国将有近4亿-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据初步测算,仅解决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就至少需要40万亿-50万亿元的成本。(据8月15日《京华时报》)
每人平均需要10万元,4亿-5亿农民实现市民化的转型成本,则要高达40万亿-50万亿元,如此庞大规模的资金,一时确实难以筹措。不过如何看待这个数字却大有考究,不能只考虑农民市民化需要付出的转型成本,不计算市民化过程中的亿万农民为社会所创造出的巨额财富。
回顾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发展道路,就能发现30余年来的经济高增长模式,乃是建立在不断释放农村劳动力基础之上。而受惠于庞大廉价成本劳动力的人口红利,主要就是源自于农民进城务工,由他们辛苦的劳动付出,创造了巨额社会财富。如果再加上农产品与工业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土地价格剪刀差”等,农民为城市和工业发展所做的贡献非常巨大。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城镇化的发展已势不可挡,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现实,则折射社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大拐点。如今,城市人口的年平均收入,以及所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已远远超过广大农民,农村与城市在公共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差距也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模式,来迎接未来的城镇化大潮。
恰如蓝皮书所言,大量进城农民没有真正融入城市。农民进城生活后,将面临与农村完全不同的环境,需要解决工作、教育、住房、医疗等多项问题。失去土地保障进入城市的农民,迫切需要社会福利托底。面对数亿农民市民化的系统工程,应抛弃被动管理思维模式,落实城镇远景规划,加大公共设施投入,妥善解决新市民的工作、教育与社会保障问题。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个别地方将农民的转型成本高当做理由,对推进和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持消极态度,在一些涉及农民工生活、工作的重要环节还有一些歧视性政策,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对待农民工的不公平现象,这些都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正视并逐步加以解决的。农民市民化确实需要社会支付转型成本,但同时也要看到,他们并不是城市的负担,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军,也是财富创造者和纳税人,看到这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对农民工转型成本的巨大数字会有清醒的认识,以理性和积极的姿态推动农民市民化。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8-25/188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