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要加快农民职业培训体制转型


  施国政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出现转折性变化。这一量的变化对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已然产生了质的影响,突出体现在困扰培训机构的“招生难”问题。

  导致“招生难”的原因,表面看是潜在培训对象大幅减少,实际上是农民培训意愿降低,根本上则是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自身不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外部表现。

  近一两年,农村地区的适龄生源大幅下降,青壮年劳动人口数量较少,是造成招生困难的最直接原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转型缓慢,跟不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价值无法在产业、行业发展中充分体现是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

  2008年以前,我国经济发展近乎处于劳动力供给充足的条件下,农民就业竞争激烈,培训直接影响就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价值体现充分,招生火爆。2008年金融危机后,低端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的不断压低,逐步转化为农民工的就业、薪酬压力。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就业、加薪的促进作用被逐步抵消。新生代农民工普遍高中毕业,对于多数行业的基础性岗位,仅需企业上岗培训即可,无需系统培训。农民对迅速致富的渴望,培训质量和效果下降,高素质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直接导致农民培训意愿降低。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总体上是为产业、行业提供所需要的技术工人。其对产业结构调整是极为敏感的,是高度依赖经济发展方式的。长期以来,快速发展的低端产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传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与依靠廉价劳动力的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是相适应的。随着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高端制造业、三产服务业逐步成为了高速增长的领域。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培养产业工人的主渠道转型迫在眉睫。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转型,关键在体制转型。公办培训机构资源充足、有体制保障,但市场压力较小,整体有实力没活力。民办培训机构市场竞争惨烈,整体有活力没实力。体制转型就是要解决“活力不足”和“实力不足”的问题。市场化才能更高效配置资源,竞争才有活力。产业化才能吸引投资,才能壮大实力。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价值必须在就业和企业中才能实现。体制保障下的生存不可持续,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才是出路。优胜劣汰下的新生旧灭体现了发展的本质,重新“洗牌”才能再开“好局”。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遭遇的转型问题,不过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侧面。我国经济发展正逐渐脱离依靠低成本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向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方向转变。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将真正成为一种人力资源开发方式,成为一种能够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人力资源投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成功转型后,必将再次迎来向上的“拐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培训 产业化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