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一个富民快、解决就业非常有效的产业,已成为武隆的支柱产业。”武隆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频说,武隆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景区两个顶级品牌。在旅游产业带动下,武隆商贸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旅游直接带动5万贫困农民就业、创业。
“将分散在边远山区高山上的村民进行生态移民,聚集特色优势产业,是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步骤。”贾建国说,近几年,围绕旅游产业,武隆特色农业产业突飞猛进,直接带动9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7000元以上,消除绝对贫困2万人。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20%。
过去十年,尤其是最近五年,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变化深刻而巨大。武隆找到了最佳切合点,实现了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的和谐统一。这是公众对武隆的评价。
为与国家总体规划和重庆市专项规划实现有效衔接,更好融入武陵山片区整体发展战略,《武隆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出台,规划总投资1330亿元。目前,武隆正在与贵州省道真县、务川县等周边地区加强联系沟通,商讨跨区域合作项目及相关事宜,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武隆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走在全市乃至武陵山片区的前列。
以“成片开发、综合治理、产业带动、整体推进”为思路——县域片区扶贫开发模式趋于成熟
5年前,建成区面积不足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300人,人均收入一两千元,贫困发生率高达45%,是全县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大的无名小镇。
5年后,建成区面积达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万元。新区每年带动农民8000余人就业,累计为农民直接增加现金收入15亿元以上,成为一座现代化美丽城镇和西部著名的旅游度假区,实现整体脱贫。
这就是武隆县仙女山镇实施片区扶贫开发创造的奇迹,成为各界充分肯定的扶贫经典案例。
“1999年武隆进行了一次普查发现,贫困人口分布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量大、面广转变为主要集中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山区,以及县与县、乡与乡交界的边远地区。”武隆县副县长何林说,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科技意识不强、社会事业发育迟缓成为主要特点。
针对新情况,武隆县调整扶贫思路,将较贫穷的区域分为仙女山、白马山、桐梓山、杨柳山、罗莺山五大贫困片区,这五大片区集中了全县80%以上的贫困人口。“在县域内,以片区为单位,整合各种资源,集中投入,突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非常有利于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而形成新的、更强的生产力。”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五大片区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形成各自的发展规划。
“围绕旅游产业,以项目为载体,整合各级扶贫及产业资金,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配套推进。”刘新宇介绍说,武隆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主导两个方面的作用。以政府投入为引子,以招商引资为主体,形成投资合力。
片区非常注重综合性开发,以民生为根本,整体协调发展。尤其注意交通、水利、电力、危旧房改造、“一池三改”、环境整治等综合治理。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
“针对过去扶贫项目实施中,资金使用分散、建设规模小、综合效益较差等问题,我们把扶贫、交通、人饮、教育卫生等项目资金打包使用,集中投入试点区域,大大提高了试点区域综合开发的效益。目前,仙女山片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贾建国说,财政资金的合理投入,优化了基础环境及投资环境。
经过多年实践,武隆成功探索出“成片开发、综合治理、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县域片区扶贫开发新模式。桐梓山贫困片区还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国家扶贫开发示范区。
以生态为立业之本、强业之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可持续的“绿色崛起”
投入30亿元、年产出达60亿元的项目,对于武隆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有怎样的诱惑力不言而喻。
然而,武隆毫不迟疑地将其拒之门外,原因是该项目会对周围的生态植被造成破坏。
武陵山片区是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屏障,对我国中部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对此有清晰定位。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8-25/188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