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要富裕,更要过得“乐和”


  本报记者 刘艳涛

  作为全国60万个行政村之一的重庆市巫溪县上璜镇羊桥村,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的发展,都在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大潮中,按照它既有的逻辑前进着……

  60万个行政村形成了庞大的农村社会基层组织。村庄治理也自然成为现代化过程中最基层的根本问题。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的村民自治,开启了村庄治理的民主化方向。不同的是,在探索村庄治理,羊桥村凭借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经验,创造性地开启了村庄社会管理的崭新大门,以“自治为基础、共治为平台、法治为保障”的基层村庄社会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

  让群众成为村庄管理的主人

  一天天刚蒙蒙亮,羊桥村村民王永寿就扛着锄头往河边去了,他想把灌溉渠快点挖出来。原来,今春羊桥村遭遇连续干旱,降雨量大大低于往年,眼看无水插秧,种下不久的玉米苗也蔫了,村支“两委”班子当即决定牵头召开四方联席会议,商量如何应对这场棘手的干旱。在会上他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出力,义务为村里挖渠。

  2010年11月30日,羊桥村正式作为巫溪县“乐和家园”首批试点村挂牌,引入“乐和”理念,旨在探索欠发达地区用社会建设来推动和促进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村支部书记卢祖真说,由全体村民推选出83名代表,组建集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于一体的群众组织——乐和互助会,让乐和代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进行群众之间的生产互助和生活互助。这是羊桥村“乐和家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同时,羊桥村还建立了由“村支两委主导、乐和互助会协同、专业社会组织助推、帮扶单位支持”等多方共治的联席会制度,定期讨论决定村里的重大事情,让群众真正成为村庄管理的主人。

  在村务参与中找到一份归属感、成就感

  58岁的吴小林在羊桥村的“乐和家园”建设中承担着一份特殊的职责,那就是垃圾分类协会的会长。他告诉记者,“乐和家园”建设以来,村民脑子里不再只是想着怎么挣钱,也关心村里的大事小事了,大家在集体活动中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在村务参与中找到了一份成就感。

  “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去检查一下我们村的分类垃圾桶。看看桶内垃圾是否按‘废纸’、‘塑料’、‘其他’这三类放置正确。并告诉大家一定要定时扔垃圾,防止病菌快速的繁殖、生长。特别是气温高的时候,更要注意。”吴小林说。

  “村里的羊桥河以前污染严重,臭气熏天,每年开展河道垃圾清理时,由于太脏太臭,出高价都没人愿意干。但现在却不一样了,村民不拿政府一分钱,义务清理河里的垃圾。沿河群众还投资投劳修建了垃圾池、三格式化粪池,解决垃圾堆放、污水直排问题,并在路旁公共区域义务植树种花。”卢祖真说。在党员干部、乐和代表的带领下,村民的环保意识被唤醒,全村老少齐上阵,扛起扫帚、锄头把31.2公里的村级公路和1.5公里的通乡公路两旁的杂草和路面清扫得一干二净。

  一项荡涤民风的“心灵工程”

  一项浩大的“心灵工程”正在改变着羊桥村。

  羊桥村村民大多外出务工,现有60岁以上老人113位,他们大多与子女分居,住在破旧的老屋中,还有100多名留守儿童缺少照料和关爱。村里发出倡议,号召在家的成年男女,每人认一个以上留守儿童为“干儿干女”。

  “虽然我给不了小女孩太多的东西,但希望能用自己的母爱,让她快乐、健康地成长。”村民冉红梅说。目前,全村100多个留守儿童都找到了干爸、干妈。

  让孝爱成为社会风尚,羊桥村人引以为豪。村支“两委”和乐和互助会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和远程教育网络,建立了乐和大院和乐和讲习所,定期组织群众开展讲习活动,通过编故事、演小品、说相声、打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化村民,让大家践孝行、献爱心。

  羊桥8社的卢子清老人82岁,5个儿子或因为不在身边,或因为家庭负担过重,没有尽到赡养的义务。通过村里引导教育后,5个儿子商定,每人每年给老父亲2500元赡养费,还专门聘请一位保姆照料父亲的生活起居。羊桥6社的哑巴孤寡老人姚厚月自老伴去世后,生活极为不便,邻居见此情景,自发成立了一支帮扶队,主动为老人挑水、洗衣、做家务、干农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干旱 试点村 玉米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