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补齐发展『短板』破解贫困『魔咒』


  本报记者 肖克 刘久锋

  曾经,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农辛勤开垦出十几块田地,天黑下山前,怎么数都少了一块。原来,那块地被他自己的草帽盖住了!

  这个故事,就是岩溶山区石漠化状态的真实写照。

  什么是石漠化?简单说,石漠化就是只见石头不见土地。它是在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石漠化严重的地方只见一片白花花的石头,看不见一块土地,有的地方甚至连沙漠都不如——至少沙漠里很多地方还能有些耐旱植物生长,石漠化严重地区可以说是寸草不生。中国是世界上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八省都有石漠化现象。

  6月28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启动会在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的召开,让这个贵州西南部的小城的人们格外兴奋,同时也让石漠化地区的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随着《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启动实施,新阶段石漠化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石漠化现象涉及八个省份,生态建设和扶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涉及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的91个县(市、区),其中83个民族自治地方县、34个老区县、8个边境县。国土总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介绍,滇桂黔石漠化片区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为落后,交通设施建设极为薄弱,基本公共服务不足的矛盾极为突出,工程性缺水问题极为严重。贫困问题与石漠化问题伴生,与自然灾害频发叠加,与自然条件恶劣和生态环境脆弱并存,与民族和边境问题交织,是连片特困地区中贫困现象最复杂,贫困类型最多样,贫困分布最广泛,贫困程度最深重的地区,也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主战场之一。

  “眼望花江河,有水喝不着。石缝种包谷,只够三月活。想要吃米饭,除非坐月婆。姑娘往外嫁,媳妇讨不着。”过去几十年里,在石漠化最为严重的贵州省贞丰县北盘江镇顶坛片区,这首悲凉的歌谣一直被传唱。

  面对水利建设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发展的“短板”,如何破解贫困的“魔咒”?

  范小建说,《规划》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明确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确保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大幅度改善,总体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石漠化扩展势头得到根本遏制;民族团结进步,边境繁荣稳定,对内对外开发合作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总量同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扭转,与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基本同步。  

  战略指向明确,各省措施安排重磅入位

  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上指出,要坚持扶贫开发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相结合,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协同推进,走出一条石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的新路子。

  贵州省经过多年的探索,在石漠化地区探索出了种植花椒的“顶坛模式”、种植金银花增收的“坪上模式”、石漠化山区种植花椒和火龙果的“板贵模式”,走出了“一品为主、多品共融、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长顺做法”等治理石漠化的路子。生态经济的方略日益深入人心,广大贫困户参与其中的特色优势产业,如雨后春笋,生成于石漠化山区,贫困户收入大幅增加。

  《规划》对整个区域的石漠化治理和扶贫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认为,推进石漠化综合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的思维和办法,从石漠化的形成原因入手,加快改变人的行为模式和生产方式,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从石漠化的形成轨迹入手,积极实施人工干预,加快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步伐;从石漠化的治理需要入手,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石漠化综合防治的合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化扶贫,增强农民自身发展内生动力,使区域内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石漠化 土地 群体 花椒
上一篇 : 图说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