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主要领导到最贫困村抓增收


  这封信以真诚的态度,探讨问题的口吻,平实的文字,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共产党员干部的责任。

  由此,山西在全省开展了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将干部下乡住村活动推向深入:包括省四大班子领导,省直厅局主要负责同志,市、县两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人大、政协主要负责人,市直机关主要负责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在内的领导干部,每人包一个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左右的村子,实地帮助指导农民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6010个主要干部帮扶6010个最贫困村,围绕“十二五”收入翻番的目标,成为一项长效工作。

  今年7月2日,袁纯清冒着大雨,再次来到武乡县砖壁村兑现承诺,主持召开座谈会,与有关地方领导、企业和基层干部群众一道,研究确定出村里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和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一同谋划富民强村的路子和办法。

  7月25晚上,山西卫视像往常一样,又播出了砖壁村红色旅游推介广告。

  依托土地、山水优势,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是山西省省长王君给左权县竹宁村规划的发展路径之一。今年4月28日一大早,在村民的引领下,王君来到村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工地。村委会主任刘振民介绍,这块土地平整后将新增耕地150亩,建设一批设施蔬菜大棚,全村人均可增收1200元。

  王君对围着他报喜的村民说:“几个月没来,竹宁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看来大家的精神足了。你们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大力发展适宜的产业,把竹宁村打造成为太行山水农庄,为群众增收致富打好基础。”

  2011年6月20日至22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汤涛到武乡县监漳镇行道岭村下乡住村,白天到村民的玉米地里参加劳动,了解庄稼长势和收成,晚上串农户,就农村养老保险、子女就学、看病就医、外出务工等问题与村民促膝谈心,了解村民所思所盼,并与村干部一起研究抓基层强党建、提高群众增收的好办法。

  省委领导亲力亲为作示范,有效带动了广大干部下乡住村,在全省形成了下乡住村、包村增收的活动热潮。

  各级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机关干部以农民增收为重点,沉下身子、潜心调研,了解和分析阻碍各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围绕“一村一品”谋划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成为山西正在进行时。

  目前,全省共有7万多名干部下乡住村,其中厅级干部281名,县处级干部4149名,共住村1.2万多个。

  “四个进一步”——新时期的新探索

  山西省委下乡办主任张晓红说,通过干部包村增收工作,山西取得了四点成效,产业扶贫帮民富、兴办实事解民忧、统筹城乡强组织、锤炼干部转作风。

  青杨沟是山西朔州山阴县插花贫困村。全村共有132户、332人,党员12人。其中,常住人口157人,60岁以上45人,五保户和低保户共33人。全村耕地922亩,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有莜麦、豌豆、土豆、玉米等。

  2012年,山西省朔州市市长李正印包村以来,围绕“建立一个好支部,培养一批好干部,谋划一条好路子”,确定今年实施规模种植杂粮、规模养殖肉羊,向全市主导产业靠拢,预计两项为村民创收150万元,人均达4879元;重点搞好道路工程,对村容村貌进行大力整治,对村庄主干道进行绿化;实施低收入农民保障工程,县里为全村32名低保户和五保户,每人每年提供1000元的生活补助。

  柳林县李家湾乡圪垛村地处柳林、离石、中阳三县(区)交界地段,被称为柳林的东大门和吕梁的金三角,全村共342户1418人,其中劳动力387人。2011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且绝大部分村民纯收入仅2000元左右,收入主要靠劳务输出。

  柳林县委书记王宁在包村增收工作中,多次深入村民家中、田间地头,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认清了阻碍该村发展的最大劣势是基础设施落后、家族派系明显、社会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掌握了该村发展中潜在的最大优势是交通便捷。

  王宁帮助该村“两委”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多次深入存在矛盾纠纷的家庭,积极引导群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彼此相互体谅、相互让步,以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化解了一批多年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

  去年“两委”换届工作中,该村圆满完成换届工作并首次实现了“两委”主干的连选连任,提出了依托交通和区位优势,实施整村改造工程,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服务业、现代农业两大产业的总体思路。圪垛村步入了和谐稳定快速发展的轨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党参 核桃 农民人均纯收入 设施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