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把项目当“孩子”一样“呵护”


    本报记者 吕兵兵 通讯员 邓有峰

    7月中旬,在山东省昌乐县乔官镇羊栏子村,正是雨后,村党支部书记李春明望着眼前“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田园风光,连发感慨:“从前年规划立项,到去年集中建设,再到前段集中验收,与农业综合开发干部打了两年多交道,俺感觉,他们忒难得:业务熟干活细,从规划到施工谁也忽悠不了;风里来雨里去,常年靠在地头,跟俺农民一个样儿;好上求好,精益求精,把项目当‘孩子’一样‘呵护’。”

    昌乐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刘培臣坦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惠及农民的“地头项目”。对此,昌乐围绕破解项目推进难、施工监管难和工程管护难“三大难题”,用超前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和管护受益法等切实举措,真正让农业综合开发的每一分钱,都发挥出了最大效应。

    用超前工作法破解项目推进难

    刘培臣介绍,土地治理项目推进难的原因在于,路沟林网的建设有一套规范的体系。实施一个万亩项目,要打破农民原有的承包地布局,标准化路沟的配套,要占用农民的土地,林网的建设,会因为遮荫影响部分土地的产出能力。

    “这是规模化开发与农户分散经营的矛盾。虽然农民要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意愿是迫切的,但是当标准化路沟配套需占用少数农户土地时,部分农民往往不会在乎项目带来的整体效益,而会因为其影响到自身利益而反对项目的实施。”在乔官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镇党委书记唐文宁说。

    破解这一难题,昌乐的经验是超前工作法,即在项目论证时,就用高精细规划和大纵深宣传去说服发动农民。

    据介绍,昌乐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论证,全部提前半年启动,明确前期考察、可行性论证、规划实施等十多项程序,掌握地形地势、土地布局、水系分布、村情民意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最先进的灌溉模式、路沟林网布局方式等,实施高端设计。

    规划中涉及的承包地面积减少的农户和林网两侧的农户,项目组提前与村“两委”沟通。“比如,村里有机动地的,给他们协调相应面积的土地;村集体有收入的,每年给他们一定的经济补偿等。”乔官镇人大副主席周瑞高说。

    据介绍,近三年昌乐共实施土地治理项目4个,开发面积3.3万亩。虽然项目使约400多户农户利益受损,但因工作到位,未产生一例农户上访事件。“说到底,是因为我们用精细的规划和细致的工作,让农民看到我们做的是真正为他们谋利益,真正把国家的钱花在了该花的地方。”刘培臣说。

    用一线工作法破解施工监管难

    崔志华,昌乐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副主任,从事该项工作二十多年。据他介绍,近年来,昌乐建立和执行了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资金公示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及县级报账制等,着力从制度层面,规范提升工程质量。然而,农业开发项目,多数的投入都埋在地下,农发办和施工单位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猫和老鼠”的矛盾,农发办要质量,施工单位要效益,造成施工监管难问题长期存在。

    破解施工监管难,昌乐的经验是要打造一支业务熟练、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用“一线工作法”,靠在项目区“眼对眼、手碰手”地监管每一项施工程序。

    昌乐实施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工程,一线人员每年轮训两次,每次周期十天左右;实施了项目包靠责任制,要求工作人员坚决靠在项目一线,与施工队伍同吃同住,工作人员年底奖惩考核与工程质量挂钩。

    同时,昌乐注重发动项目区受益主体——农民的监管积极性,在每个项目区与村级基层组织联合,成立村级监管队,用群众的眼睛提升监管能力。

    近三年来,昌乐共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个,全部通过了省级验收,达到了国家标准。

    用管护收益法破解工程管护难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仅是一锤子买卖,如何让工程持续发挥惠民效益,管护才是关键。然而,管护是项细水长流的工程,工程管护难,长期困扰着我们。”刘培臣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综合开发 土地 土地治理 林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