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特色产业富山村


    本报记者 李杰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俺们对标山东寿光,以设施农业争创省内一流、建设全国最大越夏彩椒交易中心为目标,大力推行‘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由单一大田作物到大规模设施种植的跨越,由分散的一家一户种植经营到公司化科学管理和集约经营的跨越,促进了村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日前,记者赴河北省崇礼县上三道河村采访,村支部书记张林开门见山地说。

    来到上三道河村,记者看到南北是郁郁葱葱的山岭,省级公路从村里穿过。一个个白色棚膜下,生长着嫩嫩的菜苗。

    “全村172户526口人,80%的农民从事设施蔬菜生产。”该县西湾子镇镇长温巨明说,山村没有矿产资源,乡亲们守着人均1亩多一点儿的土地为生。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这里昼夜温差较大,土壤肥沃,生产的蔬菜品质较好,又多在7月初到10月上旬错季上市的优势,确立了种植设施蔬菜的富民路子。

    村干部武强介绍,村民有种菜的传统,但长期以来沿用“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影响和制约了种菜效益。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村党支部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115户村民成立“众合”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23万元,入社土地800多亩,实现了“合伙合作连片开发”,促进了蔬菜新品种普及和标准化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开拓出一条“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的特色农业新路子。

    党员李青说,党支部改扩建了年交易额3000多万元的蔬菜交易市场,不仅解决了本村设施蔬菜产业的销路,还解决了周边20多个村6000多亩露地菜和3000多亩设施蔬菜的卖菜难题。

    据了解,2010年以来,全村流转土地500亩,建大棚368个,农户除领取土地流转金外,还每年分红6000元,在合作社“打工”农户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在村西菜地里,正在施肥的田勇回忆,担任支部书记后,张林和其他党员干部在发展蔬菜产业过程中,带头集资,多渠道筹措100多万元,仅用8天时间就完成引水工程。“张书记带领党员干部群众每天工作16个小时,每盘六七百斤重的水管,硬是靠肩扛人推铺设到大山里,几个年轻党员的肩上磨出了血印,我们都很感动!”

    “在改扩建蔬菜交易市场过程中,村支部一班人带头参股,投资金额达100多万元。”李青说,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村党支部又筹集资金500万元,成立“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兴建起恒温库、蔬菜加工车间、农药残留检测站、高标准彩钢交易棚等配套设施,成为集农业项目开发、蔬菜种植、深加工、贮存、销售于一体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公司带动引导下,村民流转土地150亩,建大棚100亩,高标准彩椒园区1处,硬化园区道路5000平方米,形成基础设施健全的设施蔬菜园区。同时,创造出支部带头、村民共同致富的“支部+公司+农户”三位一体经营模式。

    “党员干部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顺应了民心,促进了村民持续增收,乡亲们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温巨明说。

    据了解,近年来该村先后被评为“农业结构调整先进村”、“文明生态建设先进村”、“千村经济振兴先进村”,村党支部被河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土地 设施蔬菜 大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