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个发达地区的现代农业强音


    本报记者 陈兵

    谈起江苏省昆山市,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其连续6年稳居全国百强县之首和其蓬勃发展的现代工商业。然而,在昆山市的产业框架中,农业并没有因为份额少而“失重”,相反,分量还在不断增强。2010年9月,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后,昆山市定下了“在201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并为此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

    份额虽少地位重

    昆山地处江苏东南部,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2011年全市完成GDP达2432.25亿元,这当中,农业的份额只有0.9%。在寸土寸金的昆山,农业的去与留问题曾是不少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对此,昆山市的领导有着理性的认识。副市长沈晓明说,昆山是历史上有名的“鱼米之乡”,农耕文化必须一代代传承下去,从生态角度讲,农业相对其他产业有着无法代替的回报率,这是一个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稳步加大农业投入是昆山现代农业发展的显著特点。据昆山市农委主任顾理华介绍,近五年来,昆山市累计投入十几亿元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造等,仅2011年,全市农业项目投入就达5.1亿元。高投入带来了农业综合实力的大提升,在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考评中,昆山连续两年位列参加监测的67个县(市)之首。

    工商业高度发达的市情,决定了昆山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有别于一般地区。围绕“生态、生活、生产”的功能定位,昆山重点拓展了农业的观赏、休闲、文化、教育等外部功能,全市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逐步融为一体。

    今年7月6日,记者在昆山市巴城镇万亩葡萄核心区采访,镇农技服务中心支部书记韩俊涛说,全镇建设了3000米葡萄长廊,2000亩的葡萄核心区可供市民应时采摘,附近的葡萄酒厂常年向游人展示葡萄酒制作全过程,围绕农业休闲产业,周边还涌现出了1200多家餐馆、咖啡厅和宾馆,高峰时每天有2万多游客在此消费休闲。

    土地虽少集约重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昆山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弱化。目前,昆山的“纯农民”不足2万人。谁来种地,如何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这曾是昆山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重点思考的课题。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昆山坚持探索创新,最终走出了一条“大区连小园,小园连农户”,由政府、能人大户和社会资本共同牵头的规模化、集约式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昆山市农委副主任毛伟说,昆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下辖各类农业产业园22个,截至2011年,示范区内土地、水面流转面积26万亩,占示范区种养总面积的92%。农民流转出来的土地、水面全部纳入镇、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对外发包,农民每年每亩地可领到1000元左右的股份分红。

    土地等生产要素高度集中,为规模化、精细化、高效化生产创造了条件。走在昆山市千灯镇大唐生态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这个有着公园般景致的生态园包含了水稻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现代渔业示范区等不同板块。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凌士平说,大唐生态园是镇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一个样本。全镇2.8万亩耕地通过21个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中流转后,目前全部由大户统一经营,其中水稻种植大户每户种植面积都在100亩以上,年纯效益10万元以上。

    据昆山市农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昆山市已发展规模经营大户2950户,全市90%的土地、水面集中在规模生产大户手中。201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2万元。

    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规模化的土地、水面资源也吸引了众多社会资本注入昆山农业。据统计,目前,昆山已累计引进农业外资项目295个,投资总额21.9亿美元。其中一批落户于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生态型、休闲观光型等农业项目,已成为昆山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器”。

    

    总量虽少科技重

    有限的土地,有限的农民,注定了昆山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必须依靠科技提高土地产出率和产品质量。

    昆山十分注重与农业科研院所紧密合作。近几年来,随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昆山)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昆山)产学研科研成果转化中心、上海海洋大学(昆山)河蟹科研工作站等科研机构落户昆山,植物组培、蔬菜立体栽培、水产立体养殖、农业物联网技术等一批农业前沿科技在昆山迅速“生根开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现代农业发展 休闲 葡萄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