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奠定改革发展坚实的根基


    完善民主决策——制定了北京市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相关制度,全市所有行政村普遍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民主日”制度,形成了以“四议一审两公开”为核心的村级民主决策机制,保证了农民群众直接参与村务管理,真正当家作主。各区县探索建立了一批村级工作决策制度,比如怀柔区实施“八步工作法”,大兴区推行“四议一审”,房山区实行“村级重大事项票决制”,延庆县推行“六议工作法”等,把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党内基层民主与农民主人翁地位融为一体,促进了村级决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深化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制度,促进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大力培育和发展“五老”联席会、“和事佬”协会、道德评议会等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了它们提供服务、协调利益、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强化民主监督——积极创新村务公开机制,坚持普遍公开与点题公开相结合、定期公开与即时公开相结合、结果公开与过程公开相结合,形成了立体式的村务公开格局。在全市普遍实行“村账托管”制度,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监督权。

    在加强自身建设中固本强基

    “有了这套系统,录像录着,上级领导看着,全村百姓都瞅着呢,干事更得按规矩办,要不然咱们说话办事不硬气。”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农村基层党建全程纪实系统,密云县东邵渠镇西邵渠村党支部书记赵青山深有感触。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密云县委组织部与东邵渠镇党委合作,针对农村基层党建中的工作不规范、公开不及时、落实不到位和及时指导难、有效监管难、准确考核难“三不三难”问题,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在全市率先开发了集监督、指导、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农村基层党建全程记实系统,初步实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基层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骨干力量。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干部“端的是泥饭碗,干的是硬任务”,面临的却是“收入低、没奔头、退无保”等现实问题。北京市认真落实“一定三有”政策,建立健全了培养选拔、培训教育、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四项机制,解决了人心不稳、动力不足和后继乏人等问题,调动了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涌现出闻宝恒、支芬、李桂英、王全、王双林等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有重大影响的优秀“领头雁”。在培养选拔上下功夫——通过从上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动员“能人”回村任职,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异村交流或跨村兼职等,积极探索破解村干部选人难问题,促进了村“两委”班子结构不断优化。从2006年开始,连续6年共选派15519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生力量。北京市农村多渠道选人的经验受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肯定,中组部在北京召开经验交流会予以推广。在激励保障上下功夫——不断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拓展农村基层干部发展成长空间,探索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养老保险、离退职补贴、困难救助基金等制度,使农村基层干部实现了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后有一定保障。目前,全市村党组织书记人均收入达到4.52万元/年,全部超过本乡镇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建立健全 相结合 主导产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