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许多种粮大户在增产技术“集成化”实施方面,大胆探索,勇于突破,在集成化技术推广普及过程中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馆陶县南徐村乡西马兰村种粮大户霍兰祯于2009年通过土地流转承包耕地160亩,在县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探索实施了“一优、两施、两增、三防”集成高产技术,玉米上应用了“一增五改”集成技术,2011年,攻关田小麦亩产达到695.6公斤,玉米亩产达810.2公斤,成为亩产吨半的样板粮田。
依托“吨粮市”建设,目前,全市主体粮田的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达到95%,邯郸市的农技推广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诸如土壤深松、化肥深施等技术,在邯郸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一半以上。
7.5亿元财政投入:“专家产量”变成“农家产量”
“我们原来用大型机械深耕一亩地才15元到20元,现在统一搞深松,一亩地得40元,这多出来的钱咋办?”说起当初搞示范方实行“六统一”,临漳县黄辛庄村主任黄守福说,明知道农技人员说的办法好,可一算成本账,还是有村民“觉得不合适”,不想采用。
建设“吨粮市”,没资金支持显然不行。
相关部门给市领导打报告,申请5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没想到,最后市里竟然一下子批给了5000万元。2011年又将这笔专项资金增加到1亿元。同时,邯郸市要求,各县(市、区)财政每年按1∶2的比例配套。就这样,邯郸市县两级财政这两年列支4.5亿元直接用于粮食生产。今年,邯郸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市财政单列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生产。就此,今年该市市县两级专项用于“吨粮市”建设资金将再次达到3亿元。
在如此大的力度下,农民受益颇多。原来不买账的农民屈指算账:“深松1亩地,省里补20元,市里补15元,自己只用掏5元,这简直太合算了!”
3年下来,财政投入总计达7.5亿元。邯郸市为振兴粮食生产,实打实地投入了真金白银。邯郸市农业局局长暴常青说,目前,中央、省、市财政对农民种粮的各种财政补贴,已占到邯郸农民粮食种植物化成本的1/3多,有的地方甚至将近一半,极大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如此大手笔的资金投入,保障资金切实到位、专款专用是关键。郭大建说:“给予农民的种子补贴、化肥补贴、机械补贴等要条目清晰,不能都掺和在一起,更不能一个数字到处用。资金没有真正用在农业上,没有用在‘吨粮市’建设上,农民没得到实惠,就是失职。提高农业的产量,科学种田,是农民的事,也是政府的事。加大‘吨粮市’投入,要一抓到底,落实到底,差一分都不行。凡是完不成财政补贴的,一票否决。”
不仅耕地,从种子、化肥到农业机械的购置、使用等,当地农民都在财政大力补贴之下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玉米机播1亩补10元;购买播后镇压机械,一台补贴500元;更换小麦良种每亩补贴10元;采用“一喷三防”技术喷洒综合性农药,每亩补贴3~5元……
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新技术也随着高产示范方以及物化补贴逐渐深入人心。同时,经过全市上下两年来的奋力拼搏,2011年邯郸“吨粮市”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市小麦玉米两熟平均亩产941公斤(小麦单产423.3公斤,玉米单产517.7公斤),比上年增加91公斤,临漳、永年、成安、肥乡、馆陶、曲周六县率先实现了“吨粮县”建设目标。
曲周县白寨村村民张保起说:“就拿犁地说吧,俺多少年了,没有深犁过,今年县农牧局组织调来了大型拖拉机给俺深犁了一遍,旋了一遍,就深松地这一项,就能增产15%。”
目标“吨半田”:加速农业转型升级
6月13日,农业部组织湖北、河南、河北小麦专家,在馆陶县西保村万亩高产示范方进行了实打实测,平均亩产636公斤,其中核心区高产方668公斤,创造今年全省小麦高产纪录。综合专家和部分群众的实打实测数据,全市584.3万亩小麦,综合平均亩产预计470公斤以上。今年,以目前的气候条件看也要好于前两年,只要不遇重大自然灾害,邯郸对于完成“吨粮市”建设任务颇有信心。
产量的不断增加,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这两年种地的收益可比以前好多了!自从建设‘吨粮市’后,俺家3亩多玉米地每亩能打玉米1500斤左右,年增产达到200多斤。每亩地拿到的资金补贴大概130多元,还有各种农资实物补贴。”临漳县黄辛庄村村民李贺喜滋滋地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7-05/18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