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细耕“吨粮田”冲顶“吨粮市”


    本报记者 高文 郝凌峰

    “‘吨粮市’建设规划,我的收益最大,村里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方平均亩产过千斤,全村总产量超300多万斤,创小麦历史最高水平。我在县里科技人员扶持下,种植的小麦高产攻关田在投入比上年减少两成的情况下,亩产达到了650多公斤,每亩增产73公斤,这样算下来,每亩增收200元以上。”说起今年的夏粮收益,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曹乐堡村任明玺滔滔不绝。

    2010年,邯郸市提出以粮田高产建设为核心,加大财政投入,推广农业技术,改革粗放耕作管理,利用三年时间建成“吨粮市”,到2012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两熟)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两熟单产达到1000公斤,总产达到100亿斤。从那时起,任明玺家的地被纳入到邯郸“吨粮市”粮田示范方建设,有了专门的农技人员予以指导。

    邯郸缘何要建“吨粮市”?

    “没钱花可以,但没粮吃不行。”邯郸市委书记郭大建对记者说,他2010年去农村调研,问农民种粮赚不赚钱,农民的这句心里话道出一个深刻道理,粮食安全是“最大民生”,这是实施“吨粮市”建设的初衷。郭大建算了这样一笔账:以邯郸为例,1000万人口按每人每天1斤粮食来算,每年要消耗36亿斤粮食,加上饲料转化十几亿斤,全市每年消耗粮食约50亿斤。若实现了“吨粮市”目标,每年能生产100亿斤粮食,将为国家贡献50亿斤粮食,可以再保障10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可见,“吨粮市”建设意义重大。

    郭大建说:“邯郸是农业大市,有能力也有责任为国家分忧。同时,建设‘吨粮市’也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1500名农技人员: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头遍水要掌握时间,基本在土发黄,小麦三四指高的时候浇。”“打药治虫要看虫情,发现麦叶发密时赶紧开始。”这几年,由于农技人员“手把手、面对面”地传授科技知识,馆陶县寿山寺乡西宝村的宋国廷俨然成了一个“土专家”,问起相关技术,他说得头头是道。旁边的县农技人员“翻译”道,他说的这两个时间其实是小麦的拔节期和灌浆期,这两个时期的技术把握相当重要,而他的总结相当到位。也正因为如此,谈起产量,宋国廷显得胸有成竹:“去年我这一亩地打了1300斤,今年天气好,我觉得1500斤没问题。”这是邯郸市依托“吨粮市”建设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的一个缩影。

    “能否用3年时间使全市粮食平均亩产增长到一吨?”2010年夏,时任邯郸市市长的郭大建,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出了这一课题。

    从那时起,邯郸市县两级共计1500多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农村建起“科技小院”,在地头创办“田间学校”,深入全市16个县(市、区),服务到田间、指导到农户、技术到地块,实现对农民的“零距离”服务,尝试着用良种良法,让农民告别“拍脑门”式经营的局面。

    与此同时,邯郸市重点以高产示范方为抓手,每10万亩小麦建设一个万亩示范方,全市共建设万亩高产示范方52个、千亩核心示范区30个。示范方实行统一品种供应、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

    段美生是邯郸市农技推广站站长,也是邯郸市“百千万”行动中负责黄辛庄村的驻村干部。走在黄辛庄村的高产示范方里,段美生对记者说:“从前,这里的村民在小麦没收割时就套种玉米,种植密度不高,收小麦时还会压坏一部分苗,施肥又不够科学,大多施一次就不管了,肯定会影响产量。”后来,他和同事们一起指导农民在小麦种植上推广等行距密植技术,每亩小麦增加1万至2万麦穗,一季亩产小麦就能增收10至20公斤。去年秋天,他们重点推广了玉米种植的“一增四改一晚”技术,即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等。“种植科学了,产量自然就上去了。去年示范方的单产在1400斤以上,比上年增产200斤!”段美生说。

    谈到驻村的体会,段美生颇为感慨:“在我看来,粮食增产的关键就是如何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他举了个例子,去年河北春旱严重,可黄辛庄村的粮食产量不降反增,除了后期的科学管理,最重要的是农技人员在入冬前对比往年情况,建议农民多浇了一次水。“有时只要农技人员能够及时给农民提个醒,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粮食 玉米 农民增收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