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裸捐者,单县农民朱瑞方


    朱瑞方一贫如洗的家里,挂满鲜艳的锦旗。

    (本报记者 张建堂 摄)

    本报记者 余向东

    他7岁丧父,随母亲乞讨为生。每次路过学堂总要驻足良久,被里面琅琅读书声所深深吸引。经过三十多年不懈努力,他购置三百余亩学田,积累万贯办学资金,兴办了三处义塾。这个人,是清末“千古奇丐”,“垂训于世”的慈善家,山东冠县柳林人武训。

    他自幼刻苦好学,但因家庭困难,初一只读了半年就被迫辍学。他衣着寒酸,生活窘迫,每日三餐难济,有时还到地里挖野菜,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他41年累计拿出24万元辛苦钱,资助253名贫困孩子读书。这个人,是山东省单县龙王庙镇朱杨楼村农民朱瑞方。

    姥爷的临终遗言,确立了朱瑞方的人生坐标

    1965年,朱瑞方十三岁,他成绩优异、考上了初中。当时半年的学费是6块钱,其中学杂费3元、书费3元,父母把全部家底抖干净还差几毛。有木工手艺的姥爷紧急赶做一副窗棂到集市上出售,因为急用钱卖得贱,正好凑足了数。

    “吃了上顿饭,就得想着下顿”,得继续为小瑞方准备学费,全家人更加省吃俭用,姥爷接着做家具。作为村里的老党员,姥爷还要带头干农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其实根本没什么享受,饿了吃窝头,渴了喝凉水,姥爷经常心口疼,疼得打滚。去医院一检查,到了胃癌晚期。

    姥爷临走之前,交待朱瑞方三件事:第一,继续上学,多学文化知识;第二,学习雷锋,多做善事好事;第三,争取入党,树立远大理想。他牢牢地记住了,永生不忘,他在心中默诵献给姥爷的诗篇“誓将遗愿化宏图”。

    姥爷一走,断了经济来源。朱瑞方靠吃凉馒头、红薯干,吃到他年少的肠胃和食品一起发干长毛,撑不住了,辍学回家,成为“修地球”、挣工分的少年农民。从那时起,家庭的贫困无助,强烈的求知欲望,失学的无奈和痛苦,在朱瑞方的心底深埋。

    1971年1月,朱瑞方去到遥远的大西北、甘肃省张掖市,成为一名炮兵侦察兵。入伍不到半年就入了团,并多次获得连部、团部表彰,春风得意。然而在一次射击训练时,担当测量测绘任务的朱瑞方,因无法给出目标的准确距离和方位,造成炮弹打不准,受到严厉批评。一记当头棒喝,让朱瑞方彻底感到“没文化”难挑重任。

    当年7月,朱瑞方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志愿书。他在“入党后怎样工作”一栏中写道:“我入党以后要节约用钱,捐资助学,让那些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真正掌握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本领。”

    “节约用钱,捐资助学”,又成了朱瑞方入党时的誓言、面向党旗许下的庄严承诺!老朱后来说,每个党员在宣读《入党誓词》的时候,还应该在心里给自己定目标、加任务,确定一些可以身体力行的誓言。

    做好事只需要行动,不需要太多本钱

    军人朱瑞方,每个月能领到六块钱生活补贴,正好是当初阻断他求学之路的“半年学费”。领到第一个月津贴时,他放在手里攥了很久;如果当初、如果将来,他也想了很久。

    第一次捐资助学,始于1971年8月。偶然的机会,朱瑞方得知当地一位名叫时维钟的司机生活十分困难,父母、妻子均重病缠身,两个孩子面临辍学,便将自己积攒了大半年的30元津贴全部交给了时维钟。

    事后朱瑞方回忆,一下子拿出30元,真有点舍不得,但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兴奋和喜悦,自己渴望很久的想法和愿望忽然实现了,反倒觉得像是别人帮了自己。从那时起直到退伍回乡,将近四年时间,朱瑞方没往家里寄过一分钱,所有津贴收入都捐给了当地的孤老和贫困孩子。

    1971年11月,当朱瑞方得知80岁老人李汉柱无妻、无儿女,生活举步维艰时,就每逢星期天、节假日去帮助李汉柱干点杂活,带上点食品。老人想喝酒,可当时市场根本买不到白酒,朱瑞方托山东老乡帮办,跑了好几趟弄到一斤白酒,老人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尝一点就盖上盖,怕跑了味。1975年元月,朱瑞方告诉老人:他要复员回家了,李老汉竟掉下了眼泪。三年多时间朱瑞方共资助他百余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贫困学生 蒲公英 种子 积累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