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兵
他家境优越,父亲是老板,母亲是特级教师,可他却把毕业后的人生理想放在了贫穷的乡村里,成了一名村官;他年轻单薄,又来自少数民族,面对村民的不屑,他用自信、智慧和勤奋让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他从小到大几乎没有接触过农村,但他开拓创新,4年多来,硬是带领村民摘掉了省级经济薄弱村的“穷帽子”。他就是共青团江苏省宿迁市委副书记、沭阳县沭城镇副镇长、叶庄村美好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江苏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先进个人任杰。
有“地气”才能有底气
2007年,任杰从河海大学会计系毕业后,作为江苏省第一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在叶庄村担任支部副书记。很多村民看村里来了个“毛头小子”领导,既好奇又疑惑,更多的是不当回事。“初出茅庐,身上的学生气太重,地气不足,底气不足,老百姓有想法是正常的。”任杰说,他刚到村里时,做群众工作只会照本宣科,吃了不少苦头。
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当年他向村民们宣传大病统筹医疗保险政策,见村民们无动于衷,就忍不住询问大家的想法。村民王登弟当场就说:“大学生,你说的这些权利、义务我不懂,我只认一条,我不出钱。”同去的另一名村干部接上了话茬:“老王,你到菜场去割猪肉,你还能只要瘦肉不要肥肉?你不能光想好事啊!”王登弟一听哑口无言,很快就明白了大病统筹医疗的好处。
“作为村干部,要宣传好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光会讲大道理不行,必须把‘大道理’转化成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小道理’才行,这样说话才能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任杰说,经过这次教训后,他特地准备了个小本子,专门记录村民们生动活泼又富有哲理的话语,回来后仔细揣摩。如今,他不但渐渐学会了当地方言,就连只有当地人才能听懂的乡间俚语他也能背上几十句。“这小子说话我爱听,能和咱这些大老粗处一块去!”采访中,叶庄村养殖大户郇伟如是说。
通过长期与农民打交道,任杰最终给自己定下了原则:农民伸手必须握,不管他手上是不是有泥;农民递凳子必须坐,不管凳子脏不脏;农民敬茶必须喝,不管茶碗上有没有水垢;农民家有红白喜事请必须去,不管手头多忙。
“别看这些都是很小的细节,在农村做到这些才能真正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才能让老百姓从心里面感觉到干部与群众是一条心。”任杰说。
真正让老百姓彻底接受,并且打心眼里佩服这位来自贵州遵义的“异乡人”,是因为任杰的一件“私事”。
2007年11月,任杰远在广州读研的女朋友考虑到两人发展方向问题,短信告知要与他分手。任杰心情低落到谷底,决定请假到广州设法挽回。在徐州等火车那晚,他攥着车票,皱着眉头在候车室走了一圈又一圈。“我想了很多,她为了理想要留在广州,当村官又何尝不是我的理想?如果要一方放弃自己的理想作为代价的话,这样的爱情会幸福吗?”任杰说,正当他满心纠结的时候,一个村干部打电话叮嘱他在外要注意安全。他的心立即变暖了。“虽然和女友分手是痛苦的,但我还有那么多关心我的同事,还有全村的老百姓,我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是应该为他们奉献和奋斗!”任杰说,想到这些,他如释重负,微笑着走出了车站。
叶庄村的村民们听说了此事,不少人感动得流下了泪水。“能够舍小家,为大家,任杰这样的村干部我们认!”村民们说,这件事让大伙知道,任杰心里是真心装着村民的,有志气,有勇气,更有底气!
有思路才能有出路
叶庄村曾是沭阳县沭城镇唯一的省定经济薄弱村,如何改变村庄落后面貌,实现富民强村?任杰从刚刚跨进村子的那一刻,就在反复琢磨这个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他起早贪黑,挨户走访,了解村民意愿。最后,他得出结论:村民的致富愿望很强,但缺乏主动投资的勇气和信心。
“带领村民致富,村干部必须自己先富,哪怕发展的路上遇到‘地雷’,村干部也必须先趟着,这是责任。”任杰说,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村官,要在村民心中有地位,让大家放心大胆跟着自己干,必须要带头吹响致富的“号角”。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5-11/183262.html